立秋|又燥又热,立秋节气咋养生?记住8个字就够了!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
【立秋|又燥又热,立秋节气咋养生?记住8个字就够了!】从明天起,各地气温会逐渐由热转凉,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空气湿度小,此时养生的原则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
1. 祛暑

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白天气温仍较高,在饮食上还是应坚持祛暑清热 。立秋前后,适当吃些瓜,有清热、利湿、消暑的作用,丝瓜就很好,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炒着吃或做汤都很好,还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 。
但是,西瓜可以少吃了 。经过暑热的夏天,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过于寒凉的西瓜要少吃,以免伤及脾胃 。
2. 健脾

中医认为,在气候炎热之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而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喜欢吃大量的凉食冷饮,更容易伤了脾胃 。
如此一来,等到天冷时寒邪就容易趁虚而入,人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腹痛、腹泻、怕冷、手脚冰凉等不适症状,所以在长夏期间一定要注意健脾,不可以松懈 。
健脾胃可以用茯苓,其性平,味甘淡,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 。平时可以用茯苓和大米一同熬粥喝,而对于上班族来说,用茯苓泡水代茶饮会更加方便 。除此之外,山药、白扁豆、陈皮这类食物也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以搭配着食用 。
健脾养胃,还可以经常按一按阴陵泉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 。


阴陵泉是脾经的主要穴位,在小腿内侧(如图所示),刺激它可以改善脾虚的症状 。

足三里归属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如图所示),刺激它可以调节胃的功能 。
这两个穴位都在小腿的上半部,平时没事的时候经常按一按就可以了 。
3. 润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干燥的气候易伤肺,容易产生肺部不适,因此要加强调养 。不过此时属于温燥,只需要清补 。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写的《温病条辨》中有一个方子,叫五汁饮,用麦冬15克,加适量水煮20~30分钟后滤渣取汁,然后取适量的梨、藕、荸荠、鲜芦根榨成汁,两者混合在一起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润燥作用 。
同时,建议大家不吃或少吃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 。注意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 。
4. 护发
这时有人会感觉头发掉得比之前要多,这属季节性脱发,是自然界的规律 。此前也介绍过,每天脱落的头发数量不超过100根,就不用过于担心 。建议大家平时洗发的水温不宜过高,根据自身发质选择合适的洗护用品,含有人参皂苷等天然营养物质的洗发水可以起到润发护发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