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知识|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1408年编成( 三 )


详细介绍
包装
完整的《永乐大典》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 。开本宏大,具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 。
每册《大典》约有50叶(页)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 。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 。
古籍的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就有了“书衣”这个形象的称呼 。《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 。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包背装书籍应该是立着插在书架上,不像后来的线装书是躺在架子上的 。可以想象,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永乐大典》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可谓煌煌巨制 。
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 。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 。如果手里有一部当时通用的《洪武正韵》的话,按图索骥,就能十分方便地从一万多册《大典》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
行格
翻开《永乐大典》书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叶(页) 。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 。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 。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 。
《永乐大典》每一叶朱色的边栏界行都是用手绘制、而不是印刷出来的 。大典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朱丝栏”把每半叶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象鼻”,中间还有一个“鱼尾”,“鱼尾”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叶数 。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 。如果仔细看看,还会发现朱丝栏线上、下都有针眼,根据这个针眼,你就能猜出为什么栏线能画得间距相等了吧 。
《永乐大典》的3亿7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 。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 。这3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清抄,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 。清抄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 。由于现存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重录的,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 。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曾经赞叹说,旧本缮写得太好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 。从嘉靖重录本看,《大典》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书,看起来流畅挺拨,相比较,清代的馆阁体则显得更圆润一些 。当然,《大典》的书法也有匠气较浓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过于挑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