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常识|世界最有名的毛笔 宣笔的历史悠久( 二 )


古代毛笔与现代毛笔还有一个区别 , 就是古代毛笔为了便于人们别在头发或冠巾上随身携带而将笔尾部削尖 , 因此古人有“簪笔”之说 。
自秦到唐宋制笔主要集中在宣城 , 并与宣纸一起长期被列为“贡品” 。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 , 精工细作著称 。据考证 , 制作上乘的宣笔所用之兔毛应为秋天所捕获的长年在山涧野外专吃野竹之叶 , 专饮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 , 而且只能选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弹性极强的双箭毛 。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 取之不易 。只有这样的兔毛所制成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锐的要求 , 也才能被书画大家视之为“掌上明珠” , 称之为“珍宝” 。
所谓尖、齐、圆、键是这样的含义;
尖:笔锋要尖如锥状 , 功用为利于书写钩、捺等笔画;
齐:笔毛铺开后 , 锋毛平齐 , 功用为利于吐墨均匀;
圆:笔根为圆柱体 , 圆润饱满 , 覆盖之毛均匀 , 功用为书写时流利而不开叉 。
键: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 , 能显现笔力 。
兔毛(紫毫)之珍贵 , 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紫毫笔》诗为证:江南石上有老兔 , 吃竹饮泉生紫毫 , 宣州之人采为笔 , 千万毫中拣一毫 , 每年宣城进笔时 , 紫毫之价如金贵 。
兔毛(紫毫)之珍贵更有唐律为证 。唐律中把“宣笔”列为“贡品” , 并作出“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三两”之明确数量规定 。用两为计量单位 , 且只有六两和三两在唐律所列出的“贡品”中可能是仅此一项 。
历代文人雅士盛赞宣笔 。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对宣笔向往 , 或表达使用宣笔的感受 , 或表达从朋友处获得宣笔的激动心情 。
以大书法家黄山谷《谢送宣城笔》诗为例 , 诗人写道:
“宣城变样蹲鸡距 , 诸葛名家捋鼠须 , 一束喜从公处得 , 千金求买市中无” 。从该诗的三四两句可看出当时宣笔的代表作——诸葛笔只能从朋友处获得馈赠 , 即使花上千金 , 在市面上也买不到 , 用如今的话说,诸葛笔是特供品 。
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盛赞宣笔 , 随书“宣笔纵横 , 蝉蜕龙变”八个大字赠与泾县宣笔厂 , 并亲自监制莲蓬斗笔 。
自秦到唐宋 , 宣城制笔名家辈出 , 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诸葛氏 。史料记载其家族大多操持此业 , 所制之笔均为东晋和唐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 柳公权等购用的宝品 , 此二人均向诸葛氏写过“求笔帖”求笔 , 或赠友或自用 。古人赞誉这种诸葛笔为“硬软适人手 , 百管不差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