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京剧如何叫好

看京剧如何叫好
文章图片

京剧的叫好,并没有一定之规 。最早的时候,看戏本不必叫好,但后来叫好的人多了,慢慢就成了一种习惯 。到了现在,好像看京剧不叫好,就显得有点外行 。会叫好的戏迷,在剧场总有点优越感 。很多人不叫好,不代表不爱戏,可能是害怕自己叫错,或者声音没控制好,影响舞台上演员的表演 。其他现代的、西方的艺术形式,比如交响乐、芭蕾舞,就没有叫好一说,只要在精彩处和一个章节结束后鼓掌致意就好了 。那么京剧为什么要叫好呢?
我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归纳,就是因为角儿愿意听到叫好 。台下有人喝彩叫好,可以实时帮助演员提高精气神,叫好是为了辅助演员的表演 。除此以外,叫好还可以让观众参与表演,用这种方式互动,双方皆能获得愉悦 。在京剧剧场里,大家会感受到非常热闹的气氛,演的人和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欢喜,这就是叫好最大的价值 。通常来讲,看戏的观众有这么几类,第一类就是专门看表演的,我们叫看做工的 。这些观众大部分是现代戏剧的观众,欣赏习惯受到话剧的影响,对语言、脚本、动作、表情特别在意 。第二类是听唱功的观众 。这是标准的京剧观众、资深戏迷 。他们的关注点不在剧情,只在唱腔技巧,很多人自己还会唱两口,所以每一出戏都能捕捉到核心唱段,然后跟着一块唱,听到特别精彩的地方就会叫好 。还有一类观众,专门看演员的扮相 。他们不是很在意演员唱念做打的技术,只要这个角儿扮相漂亮,就喜欢 。还有一些观众专看武戏,不管什么行当,武生、武旦、武花脸、武丑,最喜欢群武戏 。还有一类就更特别了,专门来看琴师,专门给琴师叫好 。反正不管来看什么,都能证明京剧既是角儿的艺术,也是集体合作的艺术 。
看戏叫好其实还是有一些诀窍的 。比如说一台戏大幕拉开,头路角儿也就是领衔主演出场的时候,我们通常要给他一个碰头彩,这是一个必叫的好 。如果一个角儿今天第一次出场没有得到碰头彩,那就是栽了 。接下来在演唱的过程中,有一句特别大的腔,比如《击鼓骂曹》“谗臣当道谋汉朝”,一个西皮导板,从幕里面一直唱到台口,观众一定要叫一个大好 。下来是原板,有一句“手中缺少杀人的刀”,我会把“杀”这个字拖长音,拖一个八拍,为什么做这个设计呢?就是为了让观众叫好 。总结来说,拖长、拔高、复杂的唱腔将要结束还未结束的时候,观众就可以叫好了 。还有就是一段唱结束的时候,一般也有一个礼节性的叫好 。
除了唱,一些有难度的表演和特定技巧,也是约定俗成的叫好之处 。比如《四郎探母》“出关”的吊毛(戏曲中表演突然跌跤的动作 。演员身体向前,头向下,然后腾空一翻,以背着地),《断臂说书》里“断臂”的吊毛,《托兆碰碑》里杨老令公耍大刀花的亮相,《桑园寄子》里邓伯道背着孩子时的髯口功,《卖马》里秦琼的耍锏,《击鼓骂曹》里“夜深沉”的鼓套子,等等,都是需要叫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