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韵”无处不在

2008年8月2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经过不平凡的16天的缓缓流淌之后,终于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完满闭幕 。北京,这个魅力十足的城市,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永远定格在了全国人民和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人民的脑海深处 。宏伟壮观的鸟巢、流光溢彩的水立方、青岛奥帆赛现场静静流淌的湖水,每一个比赛场地无不洋溢着红红火火的中国韵味 。而令世人欢呼雀跃、激动不已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更是以一种恢宏磅礴的气势凸显出中国人民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赛场上奥运健儿良好的体育道德、争金夺银时不屈不挠的身影、用微笑点染赛场、点染大街小巷和车站码头的志愿者,一切的一切都让北京愈发婀娜多姿、成熟美丽起来,让国人愈发骄傲自豪和坚强自信起来 。一场奥运,让祖国以一种筋骨朗朗的姿势,理直气壮地屹立在了世人面前,并且可以饱含激情地向世界宣布:北京,行!中国,行!奥韵无处不在 。
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到8月16日闭幕式,短短的16天时间,奥运成为每一名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代名词 。在家里,就连平时深陷韩流电视剧不能自拔的妻子也改弦易辙,加入了观看奥运会实况转播的大潮中 。每每中国夺金或者失误丢失金牌时,她总会随了电视里的狂欢大潮发出几声欢呼和叹息,甚至连三岁的小女儿也不看动画片了,挥舞着一双小手为夺金健儿鼓掌 。在邻居家,大家纷纷围坐在一起,或看篮球、排球、乒乓球,或看游泳、跳水、体操,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有的甚至现场当起了解说员,这个是姚明,那个是王楠,谁的武艺高,谁的技术好,谁会得金牌,谁将得银牌,分析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在大街上,每到一处总会听到人们在议论:中国跳水队又得一块金牌了,乒乓球队包揽金银牌了等等 。特别是贵州选手邹市明夺得48公斤级以下拳击金牌后,贵州的乡亲们更是喜笑颜开,为贵州有这样一位优秀的选手而骄傲、自豪、欢呼 。在农贸市场、超市、百货商店里,顾客们驻足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看各类比赛,店老板更是乐观其成,既让顾客过足了奥运瘾,店里的商品又源源不断地卖了出去,可谓是鱼和熊掌兼得了 。
最令人感动的是在煤矿井口,一些煤矿工人在入井前,一个个都在谈论着这次奥运会的收获与得失,谈到高兴处,一阵一阵爽朗的笑声从他们博大无私的胸怀里爆发出来,就像是在煤海深处收获了沉甸甸的战绩 。其实,可亲可敬的矿工兄弟们在千米井巷深处无私奋斗,在安全生产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他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体现,他们又何尝不另一种令人尊敬的“煤海奥运健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