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安得海之死( 二 )


八月初三,两宫皇太后召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商量如何处理此事 。在场的众大臣都认为安得海“罪不可赦”,慈安皇太后却帮安得海说情:“姑念其侍候西太后多年,贷以不死可乎?”慈安说话之后,众大臣都暂时沉默 。慈安性格娴静,对于权力与政治缺乏兴趣,但从法理上来讲,她的地位却在慈禧之上 。也正由于她恬淡的性格和母仪天下的姿态,在朝廷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有强大的政治感染力 。
“然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孝贞(慈安)偶行一事,人皆额手称颂 。”她要么不开口,不干涉政治,一旦她开口,则谁都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不料慈禧此时突然开口道:“然则就地正法可乎?”
丁宝桢奏折到京之后,照程序是先送给两宫皇太后过目,再转发军机处拟旨 。一般情况之下,两宫皇太后很少会关注奏折内容,往往会发给军机处处理 。但此次涉及贴身太监,慈禧得仔细阅读奏折 。
慈禧看到丁宝桢奏折上所列的安得海“种种不法之事”,大为震怒 。安得海一直坚称自己是慈禧派出宫的,而事实确实如此 。这让她如何面对群臣,面对舆论,面对天下?盛怒之下,慈禧只想立刻将安得海灭口 。看着慈禧不想留安得海一条命,军机大臣们都暗自欣喜,叩首而出,等着上谕发布之后,立刻处死他 。
安得海被抓后,同治也不甘寂寞,命叔叔奕訢带了内务府大臣过来报告此事 。有大臣帮安得海说情,同治却道:“此曹如此,该杀之至 。”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同治的意见决定了安得海的死活 。同治此时尚未亲政,只有话语权,而无决定权 。
在诛杀安得海一事上,朝野内外,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 。醇亲王奕譞、倭仁、李鸿藻等保守派人物,虽在政坛上屡屡阻击改革派奕訢,但这次也全力支持诛杀安得海 。丁宝桢的奏折递上后,依照程序,两宫皇太后在召见军机大臣之后,要将奏折发给军机处拟定谕旨,然后再发给丁宝桢处理 。
八月四日,谕旨正式发出 。军机处所拟的谕旨极称慈禧心意 。一方面,谕旨中称,安得海是“捏称钦差”,“擅自远出”,将其与慈禧撇清关系;另一方面,又令丁宝桢“无庸审讯”,“不准任其狡饰”,以免安得海继续咬住慈禧不放,下令丁宝桢立刻将安得海处死,“无庸再行请旨” 。安得海出宫时,慈禧并未给他任何证明身份的凭据,也没有经过任何程序 。处死安得海之后,慈禧为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非但没有处罚丁宝桢,反而将他提拔为四川总督 。
安得海去江南采办物件,尚未出京已被传得沸沸扬扬,翁同龢在日记中就认为这是异事 。如果安得海是擅自外出,早在他出京之前就可以加以擒拿了,何必等他一路招摇,走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