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最纯粹的东西在闪光( 二 )


【生命里最纯粹的东西在闪光】曹操颇为欣喜,问道,耶?真有此事啊?从哪里考证出来的?
孔融的回话简单明了:不过是从现在发生的事情倒推上去,想当然耳 。
这件事情有一点人身攻击的意思,曹操不太高兴,但也没对孔融怎么样 。没想到接下来,他做什么孔融就反对什么 。
人都怕苦怕累更怕死,谁都不喜欢打仗 。可是大多数人讲话都比较委婉,满口德政、养民地去劝曹操 。孔融的同事贾诩就是这样:小事睁只眼闭只眼,大事迂回曲折地劝,见老板要发飙,转身就跑 。
只有孔融抱持理想者原来的样子 。他专拣重要的事、难听的话讲,显示出极差的人际交往技巧 。本来,孔融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不该如此不懂人情世故,可是,在他的时代,在汉末虚伪的“孝”与曹操虚伪的“忠誠”“大度”中,他忍得太久 。现在,他宁愿去死,也不想再忍了 。
作为九卿之一,孔融上朝的时候不遵朝仪,不戴礼帽,甚至溜达溜达去了后宫……孔融曾经对祢衡说,父亲对于孩子有什么恩德呢?他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母亲对孩子有什么恩德呢?孩子在她的肚子里就像东西放在缸里,取出来也就罢了……终于,曹操对他开始感到头疼了——愤青可以容忍,因为他们只有愤怒,但是没有社会影响力;可是老愤青就要严格管制了,因为这些人不但自己愤,而且还能带领大家一起愤,这就叫不安定因素了 。孔融既不懂得柔顺,又不想闭嘴,只能杀了 。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的秘书班子将孔融的罪名拟定妥当 。一共四条,皆为其平时出格的言行,哪一条也不是必死的重罪 。
孔融看到这份罪状的时候心里一定没有太多波澜,对于一个生无可恋的人来说,死未必是一种惩罚 。他甚至可能带有一种悲壮的殉道感——犹如后来本可以苟且逃生的谭嗣同选择血染菜市口 。
孔融是这个时代的最后一个儒者,尽管不合时宜,但他还是笃行儒家精神 。他像个剑客,单枪匹马地想要恢复一种早已远去的时代精神,却和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一样,成为一个孤独而怪异的骑士 。
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发现这样荒唐的虚无 。
孔融死,妻子皆被诛 。他用自己的生命结束了儒家理想在这个时代实现的可能 。
只是可怜了他的两个小儿子,和孔融年少之时何其相像的两个聪慧的孩子 。得到父亲被治罪下狱的消息时,两个人正在下棋,脸上毫无惊慌之色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当时一个七岁、一个九岁的孩子的想法 。知道的,只是这两个本可能和孔融一样在中国的历史上闪耀几许光芒的孩子,用超越年龄的镇定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