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请旨”建议 确实出自李鸿章之口( 二 )


李鸿章的这个主意不仅帮了曾国藩大忙,而且让曾国藩看到了李鸿章过人的政治才干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
樊百川的《淮军史》却认为,曾国藩做出“按兵请旨”、不让鲍超北上“勤王”这个决定,是听取了湘军大将李续宜的建议,不是出自李鸿章之口,理由是除了徐宗亮的《归庐谈往录》,别无其他材料能够证明这一点,而在咸丰十年九月初六日曾国藩写给胡林翼的信中,却明确写有“主意系希庵(李续宜)所定”这样的话 。另外《曾国藩日记》当中,除了八月二十八日记有“夜与少荃(李鸿章)久谈”一语,此后一个多月竟无一语提及李鸿章,曾国藩大营似乎已无此人(事实并不尽然 。九月二十八日,曾国藩就当面向李鸿章打听过曾国荃在家乡的表现 。——笔者注),而九月初四日上午李续宜奉召从湖北来到祁门后,到十二日离去,八九天时间里,曾国藩不仅连续多次与他畅谈北援之事,而且再无第三人参与 。
此事究竟孰是孰非?
事实真如《淮军史》说的那样吗?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
我们先来看《淮军史》引为论据的曾国藩写给胡林翼信中的这段原文:“楚军入援之谕,本日始行复奏 。恭亲王之旨,亦钞折咨呈复之,兹将折稿录呈台览 。主意系希庵(李续宜)所定,与侍(我)初计相符也 。惟如此入奏,谕旨派出之后,即不可少有濡滞 。求阁下于南北岸各军预先安排,应撤围者预先撤围,应退扎者预先退扎,俟奉到谕旨,公北上则侍当移驻皖北,侍北上则请公兼管皖南,皆义不容诿 。其行装银两,日内即当筹画,诸求详示 。”
曾国藩的意思非常清楚:“按兵请旨”、不让鲍超北上“勤王”的想法,他早就有了,李续宜和他无非是不谋而合,或由曾国藩说出,李续宜帮他下了最后决心而已,哪里是听了李续宜的建议之后才突然冒出来的 。至于此后数天时间里,曾国藩反复多次与李续宜畅谈北援之事,不是谈要不要派鲍超率部北上“勤王”交胜保调遣,而是商量曾国藩或胡林翼一旦统兵北上,原来的军事部署应该如何调整,他们该带什么部队北上等等,也就是曾国藩信中说的“南北岸各军预先安排,应撤围者预先撤围,应退扎者预先退扎” 。
李续宜这次到祁门来,商谈中与曾国藩总体上虽然达成了一致,但并不是没有分歧,直到九月十二日早饭后李续宜离開祁门,他们的分歧都无法消除,使得曾国藩“心中为之郁郁” 。
事情说来真是巧合,送走李续宜不久,曾国藩吩咐李鸿章起草弹劾李元度的文书,也遭到拒绝 。这一下曾国藩恼火了,不仅把李鸿章当出气筒,而且气得自己“抑郁不平,遂不能作一事” 。所有这些,在《曾国藩日记》中都写得清清楚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