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

捡漏
文章图片

捡漏 , 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 , 就是以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 , 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 。捡漏 , 形象地体现在一个“捡”字上 , 古玩界普遍认为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 。故而 , 北方的方言 , 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 , 是极诙谐而写实的表达 , 也是汉文化中调侃文化的形象化体现 。
马未都就是古玩界一个著名的“捡漏王” , 他手中许多的珍贵文物 , 都是早期靠捡漏获得的 , 当年他用仨瓜俩枣的小钱换来的古玩 , 如今都涨价成百上千倍 , 有的甚至成为国宝级文物 。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力和学问 , 因为捡漏还不能光靠撞大运 , 得真懂才行 。我有个同事 , 也想学马未都捡漏 , 一有空就往古玩市场跑 , 每次都不空手 。可他都捡了十来年了 , 一屋子的瓶瓶罐罐 , 没一件是值钱的真品 , 想想也挺可悲的 。
捡漏 , 捡到古玩固然物有所值 , 不无意义 , 一不小心就发了横财 , 成了大款 。如果能捡来人才 , 特别是那经天纬地的人才 , 那意义会更大 , 价值会更高 , 说不定就会改变历史 。譬如周文王捡到了姜子牙 , 秦王捡到了百里奚 , 萧何捡到了韩信 , 刘备捡到了诸葛亮 , 张亮基捡到了左宗棠……
捡漏 , 得有过人眼光 , 丰富经验 , 善于慧眼识珠 , 看出人才的潜质 。否则 , 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放到你面前 , 你也会视同寻常物件 , 弃之如敝屣 , 就像昔日和氏璧的献宝人 , 本是一片至诚 , 却被两任不识货的楚王先后砍断两条腿 。现在不少电视台都有鉴宝节目 , 通过专家的鉴定与判断 , 发现了不少流落民间的宝贝 。人才也是一样 , 居庙堂之高的固然很多 , 处江湖之远的也不在少数 , 伯乐们就应该以敏锐的眼光 , 爱才的意识 , 不断挖掘发现那些埋在土里的奇珍异宝 , 努力把那些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 让他们发光发热 , 各显其能 。
捡漏 , 得有不拘一格的宽阔襟怀 , 容人海涵的博大气度 。一般来说 , 被漏掉的宝物肯定不会那么醒目耀眼 , 让人一见就眼睛发亮 , 更可能是灰头土脸 , 其貌不扬 , “出身”不好 。如果心存偏见、歧视 , 就不可能捡到宝物 。对人才捡漏也是如此 , 倘若求全責备 , 苛求其门第、出身、学历、性别、年龄等 , 就可能错失人才 , 悔之莫及 。苛求年龄 , 就会漏掉姜子牙、廉颇、黄忠、佘太君;苛求出身门第 , 就会漏掉曹刿、卫青、霍去病、关羽;苛求“前科” , 就会漏掉管仲、吴起、韩信、陈平;苛求学历 , 就会漏掉冯友兰、梁漱溟、钱穆、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