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谈老舍:产生伟大作品的首先条件是让作家活着

王朔谈老舍:产生伟大作品的首先条件是让作家活着
文章图片

也得不出这样一个肯定的结论 。他是拿死拼出了一个人格,但这可以同时提升他的作品的意义吗?
作家的命运是沉浮不定的,作品都是活着的时候写的,要产生伟大的作品首先的条件是让作家活着,别老拿生死考验他 。死亡,无论多么悲壮,也是对写作的打断 。老舍,如果他偷生在人间,难免不付出入格做代价,但也就有了机会和可能写出真正伟大的作品 。这部作品他已经开了头,写了8万多字,叫《正红旗下》 。如果假以时日,让老舍把这个东西写出来,那不得了,“现代文学史也不会这么寒碜了” 。
朋友说:中国作家胡编的身外之事太多了,好像一写自己就小气,越会写跟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事儿越叫有本事,赛着奔赴四面八方,活活给中国人创造出一种生动的纸上生活,使我们有时竟误会每天的生活不是真实的生活,不是我们该过的生活,还有一个更真实的生活在远处等着我们 。很多糊涂人因此自我蔑视,把脱离现实当作一件牛逼的事儿,想象不存在的生活这个传统那么悠久,这些人因而天生都有另一重人格 。
【王朔谈老舍:产生伟大作品的首先条件是让作家活着】朋友说:中国作家吃亏就在于人人不老实,一方面可做绕指柔一方面又都是暴脾气,软,软至人尽可夫,硬,硬起来便一头撞死,都不把写作当回事 。其实这不是中国作家的传统精神,汉朝有个叫司马迁的,被皇上骟了,没急着死,写了一本《史记》 。
朋友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我们是不是太在乎一个作家的人格完整了?说惯了大话,把自个将在这儿了,逼得很多人东西没写完只好去做烈士 。这个人格对作家真那么重要吗?简直无可选择,要么留取丹心照汗青,要么活着也是行尸走肉?——当然很多老作家的经历确实印证了这一点,丢了人格之后文章的格也不复再有 。
余华的《活着》讲到了对生命的尊重,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 。《芙蓉镇》里也有类似的话:不能像人一样活,就像畜生一样活 。张宇的《活鬼》把这个话更进了一步,不但要像畜生一样活,还要活出滋味来,活得比人还带劲 。其实老舍自也有这样的话,《四世同堂》中有一句台词:日本人厉害吧?架不住咱能忍!
死,只能成全一个伟大的作家 。
忍,没准能忍出一部伟大的作品 。
我愿意将来有一天,我们谈论很多伟大的作品,谈到这些个作家,都说“真不是个东西”,而不是相反 。
━━━━━━━━━━━━━
文章选自王朔作品《无知者无畏》,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