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古代书法家,为何成了清官廉吏( 二 )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之兄柳公绰,上任时就遇上荒年,为节约粮食,他一县尉饿起了肚子,每顿饭不超过一碗,直到收成变好才恢复正常饭量……清廉、公正、刚毅,正是家族历代传承不衰的优秀文化,在他们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
书法家们的廉洁品行,不仅有家族的道德传承,更关乎个人的德行修养 。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从文字内容到笔墨线条,无不弥漫着一种鲜活的生命气息,体现着他们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情怀 。他们的书法作品和他们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融为一体,光芒四射,百代流芳 。所谓“颜筋柳骨”,不仅指颜柳的书法,更代表着他们的铮铮铁骨,和做人、做官的态度 。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亦是一例 。说是有一年,郑板桥偶遇一名自称“糊涂老人”的老儒,两人交谈十分投契 。郑板桥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
后来,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罕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 。妻相劝:既然皇上不問,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难得糊涂”的题书,是他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无法展现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 。
古人云:“书品即人品 。”这些流传于世的大家和书法作品,包含的“正心”“育人”“廉政”等思想,至今仍带给我们源源不绝的启迪 。(摘自在《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