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教学总结如何写?

课堂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生命的主阵地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确立和培养,首先就要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求知欲,树立自信心 。在自信、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非常注重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 。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我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新基础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 。
一、在教学的内容设置上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本学期的研究专题,打破了原来的编排体系,对教材作了全面的整理、重组,本学期重点研究的课文是:《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修拒收礼物》《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黄河的主人》 。
二、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在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
(一)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
1、抓住文中中心句概括段意 。比如《第一朵杏花》地16小节中有这样一句话“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很明显,这句话就是本节的中心句,在概括段意时,就可引导学生用这句话来概括本节段意 。
2、抓住几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如《天鹅的故事》第2——8小节主要写了一群天鹅破冰觅食的故事,在概括段意时就可引导学生概括成“一群天鹅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英勇破冰 。”
3、把几个段落的意思连起来概括段意 。《人类的老师》第3——6小节介绍了人类模仿鸟类、鲸、鸡蛋等各种生物,提高了飞机的性能,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设计出了轻便省料的建筑物 。因此在概括这几个段落的意思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概括成“自然界各种生物都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 。”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
本学期,我们对预习作出了如下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多音字要根据不同读音分别组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用查字典等方法进行理解 。
(2)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
(4)用波浪线划出优美的语段或感受深刻的地方,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
(5)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提出问题,写在书上 。通过一学期的锻炼,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的感悟能力 。
在本学期“写人类”课文的研究中,我们着重教学生掌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感悟文本的核心价值 。比如《三顾茅庐》一课,在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动作,引导学生扣住“你一点儿也不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这些表现人物精神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反复体味、推敲、揣摩,深入文本核心,体会人物内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咬文嚼字”,学生对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精神就逐渐清晰和丰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