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虽强怎奈石更硬|“强弓射硬石,弓虽强,石更硬”

【弓虽强怎奈石更硬|“强弓射硬石,弓虽强,石更硬”】

弓虽强怎奈石更硬(“强弓射硬石 , 弓虽强 , 石更硬”)
古代文人墨客各个才华横溢 , 并且都有一手令人叫好的绝活 。有人作诗可谓一气呵成 , 也有人作赋、写文下笔如有神 。
实际上作为文人的基本功 , 还有一项十分炫技的拿手好戏 , 那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对联” 。
在古代社会 , 如果文人不会写对联 , 不仅会被同行笑着大牙 , 甚至还会让人怀疑他的文学功底 。
“两三竿竹皆秋色 , 千万叠山有雨容”;“穹达尽为身外事 , 升沉不改故人情”等经典对联 , 时至今日依然广泛流传 。
弓虽强怎奈石更硬|“强弓射硬石,弓虽强,石更硬”



无论是古诗、赋文还是对联 , 都离不开博大精深的汉字 。作为记载华夏文明的载体 , 汉字的出现不仅让文明迈进百思特网了一大步 , 而且也让文人获得了发挥才华的舞台 。
“对联”作为一种趣味无穷的体裁 , 不仅体现出了汉字和汉语之妙 , 同时也彰显了文人雅趣 。
“拆字联”作为对联中的一种类型 , 仿佛更能凸显“造字”的鬼斧神工 , “拆字”又称析字或离合百思特网 。
它是将汉字的字形分拆开来 , 使它们形成另外的字或形 , 并赋予各自新的意义 。而以拆字规律创作的拆字联 , 更是体现出汉字的魅力 。
弓虽强怎奈石更硬|“强弓射硬石,弓虽强,石更硬”



第一、什么是“拆字联” , 它的妙处有哪些“拆字联” , 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对联形式 。所谓拆字实际上就是将汉字拆开 , 例如 , “张”可以拆成“弓”、“长”;“硬”字则可以拆为“石”、“更”;“泉”字可以拆为白水;“墨”字可以拆为黑土 , ;而“黑土墨”对“白水泉”就是拆字联 。
另外由于百思特网汉字除了独体字之外 , 基本上都是偏旁加部首 , 或者两个至多个汉字组成 。所以拆字联就是利用了汉字的这种特性 , 而出现的一种体裁独特的对联形式 。
相比较于其它对联形式而言 , 拆字联的要求更为严格 。例如上联“品泉茶 , 三口白水”;下联就是“竺仙庵 , 二个山人” 。
弓虽强怎奈石更硬|“强弓射硬石,弓虽强,石更硬”



从上副对联中 , 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 , 上联中的“品泉茶”按照字形 , 不正是三个口和白水吗?而下联中的“竺仙庵” , 也正好契合“二个山人”的说法 。
实际上类似的经典拆字联 , 就像一座宝藏一样 , 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 , 比如:
上联:寸土为寺 , 寺旁言诗 , 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
下联:双木成林 , 林下示禁 , 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
虽然这副拆字联的篇幅较长 , 但是从对联中 , 却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拆字联的钟爱 。单说拆字联的技巧和趣味性 , 就足以令后人为之惊叹 。
他们不仅乐于创作猜字谜 , 而且还将拆字联融入到诗词中 , 这样所表达出来的境界 , 仿佛又高了几分 。
弓虽强怎奈石更硬|“强弓射硬石,弓虽强,石更硬”



第二、与西汉名将李广有关的拆字联唐代诗人卢纶曾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 诗云:“林暗草惊风 ,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 没在石棱中” 。
这首诗的主人公便是李广 , 相传李广臂力惊人擅长骑射 , 有一次他出去打猎看到草丛中 , 好像有一只斑纹猛虎 , 于是拉满弓箭便射 。
没想到此物并非血肉之躯的老虎 , 而是一块花斑大石头 , 第二天早上 , 才发现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 。
弓虽强怎奈石更硬|“强弓射硬石,弓虽强,石更硬”



根据“李广射石”这个故事 , 有人编了一个上联 , 联曰:“李广射石 , 弓虽强 , 但石更硬 。” 。
当时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 , 但是依然有人不死心 , 后来诸多下联便应运而生 。例如 , “孔丘游学 , 车欠软 , 且心尤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