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子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
贴春联的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 。”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联的神话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联的贴法
网上有很多人片面认为,春联一定是上仄下平收尾 。其实,这种说法就好比说女人一定长头发一样,以偏概全 。春联的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创作一样 。同样要讲逻辑,语境,布局,顺序 。平仄就好比领带,对春联只有装饰作用 。
春联,如果按尾字区分上下联则有
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联“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把握语境才能区分上下联 。
二、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联“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池中莲藕,握红拳打谁”,弄明白语序才能区分上下联 。
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联“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错了”,弄明白联语逻辑关系才能区分上下联 。
四、上仄下平收尾春联“祖国山河壮,神州景物新”,这是上仄下平收尾对联,但这种对联区分上下联不能单靠平仄 。
贴春联要找准春联和横额(横批)的关系 。
春联的书写要求
1、字数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
2、词性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 。“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
3、平仄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 。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 。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 。”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 。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