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黑洞”》经典读后感有感( 七 )


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故事从头到尾,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孩子的角度呈现了一个奔波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单亲母亲的辛劳 。
作者还通过一些暗喻,让孩子、家人、社会直面妈妈的内心世界,从而“让孩子了解家长的辛劳,学会承担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母亲在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同时,还能重视自己内心的需要;让社会理解并支持现代妈妈的工作和家庭劳动的价值及意义 。”
我们每个人要先学会爱自己、照顾好自己,才有精力去协同家人 。家人之间也要学会互相协作、互相关爱,多一些谅解、多一些支持,才能够克服那些精神层面的困扰 。
同时,作者还运用铅笔的笔触、拼贴的手法,犹如一部“纸上的话剧”,现场感十足,带给孩子丰富的阅读体验 。
金牌阅读推广人李峥嵘老师在为此绘本撰写的导读中说:“无论是从自我唤醒还是从社会意义来讲,这本书都几句启发性,值得家庭共读和向社会推广 。”
妈妈不是超人,妈妈也会累,也会疼 。我们入门归家时的那一声“妈妈”,向妈妈诉说着我们最缱绻的依恋,妈妈也用最温柔的爱意回应我们 。所以,我们更要理解妈妈、支持妈妈、爱妈妈 。爱妈妈就从理解她开始吧!做自己能做的,承担自己该承担,愿我们都能点亮心中的那盏灯,共赴美好生活!
《妈妈和“黑洞”》读后感(七):披着超人外衣的妈妈也会累
妈妈对于我们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然而,每个人的妈妈各不相同却又相似 。因为,唠叨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妈妈不是超人,妈妈也会累 从小到大我们耳边常常萦绕着这些话:“再不起床要迟到啦”“先写作业再出去玩”“快一点啊,干什么都磨磨蹭蹭的”…… 而孩子呢,因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常常不能完全遵从家长的指示 。一般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生气,妈妈也是活生生的人呀,当然也不例外 。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会上演 。如果这样的场景不幸被路人看到,被邻居听到,大多数人都会议论纷纷:说他还只是个孩子呀,他懂什么呢?我们应该对他们有耐心,要温柔 。可是,有几个人又做到了这两点呢?妈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妈妈她不是超人 。尤其是现代妈妈,她们除了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和教育外,也要外出工作,承担养家的责任 。久而久之,妈妈们被繁忙的工作、做不完的家务、“不听话的孩子”压得喘不过来气,于是陷入情绪的“黑洞”,她们究竟有多么劳累,她们是如何陷入情绪的漩涡无法自拔,她们怎样才能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和热情: 奥地利作家里奥罗拉·莱特尔创作的名为《妈妈和“黑洞”》的绘本,正好涉足现代女性面临的这一问题 。奥罗拉·莱特尔在奥地利林茨攻读平面与传播设计,多年来在儿童读物插画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曾荣获多项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