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说课稿怎么写?( 二 )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2分钟)
通过问题 , 欧姆定律的内容 , 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 , 及公式的变形 , 让学生考虑如何测灯泡灯丝的电阻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测出U、I , 再根据R=U/I , 即可算出灯丝电阻 。
由于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知识掌握的很好 , 所以这部分内容比较好引入 ,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 学生已经在上节课学过公式的变形 , 很容易得到变形公式 , 为如何测电阻打下基础 , 很容易引入课题《测小灯泡电阻》 。
(二)设计实验方案(约10分钟)
各实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能测灯丝电阻的电路图 , 可能出现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的情况 。然后以此为契机讨论到底用不用滑动变阻器 ,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滑动变阻器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 , 让学生画出测电阻的电路图 , 大部分学生都没画滑动变阻器 , 让同学们想想自己所画的电路图只能测几次电阻 , 同学们都想到只能测一次 , 那么老师设疑如果要多次测量应该怎样改进你所设计的电路图呢?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 一种是改变电源电压 , 一种是用滑动变阻器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方便 , 学生很容易得出用滑动变阻器 。在电路图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
电路图确定之后 , 再给学生时间讨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设计表格较为简单 , 学生容易完成 。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简单叙述一下 , 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成果进行交流 , 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 , 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0分钟)
学生实验 , 记录数据 , 教师巡视 , 辅导实验 。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四).分析数据 , 得出结论(5分钟)
由两个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填在黑板上 , 学生会发现随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 , 灯丝电阻也在变化 , 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 发生冲突 , 以这个冲突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三次测量得到的电阻为什么不同 。可让学生重复刚才的实验 , 仔细观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 , 除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 电路中还有什么现象 。很快学生会注意到灯泡亮度的变化 。灯泡越亮 , 就说明灯丝温度越高 , 三次测得电阻不同是因为灯丝温度发生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