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为何蜀汉是最先灭亡的( 二 )


刘备爱才重魏轻王,诸葛重德重王轻魏 。刘备死后,诸葛亮碍于青黄不接的人才形势,不得不用魏延,但却时常把魏延纳入“普通战将”一员,甚至与陈式之流的牙将并列 。对其始终不放手使用,助长战绩平平的王平爬到网络魏延头上 。
从魏延的最终结果看,似乎验证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脑后反骨,此人必反 。但是不妨设想,如果按照刘备的重用魏延之才的思路走,魏延会反吗?怀才不遇是每个人才人心改变的发端,主帅总像贼一样防着属下,属下的心能不起变吗?诸葛亮在时,魏延是不敢反;而刘备在时,魏延是不愿反 。
不妨想一想,个性突出、智勇双全德的魏延,他反的主子,从蔡瑁到韩玄,哪个不是“顽恶”之辈?就因为这样的“反抗”精神,这样的大才终生在蜀汉难有大作为 。
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之徒表演的舞台 。蜀汉灭亡围在后主身边的,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难临头各自飞,他们貌似忠厚实则见利忘义,劝刘禅投降 。
如果你收获了恶果,那一定是早就埋下了种子 。诸葛亮没有为蜀汉留下足够的人才库,在蓄才选才上,他是一个不及格的主帅 。
深挖下去,诸葛亮设置的人才“关”,其实延续了“孝廉选才法”,汉朝“举孝廉”,当然也产生了人杰,然而,过于考究德的体制,缺乏公平竞争的程序,也衍生了大量的伪君子,这些伪君子,大都是庸才 。东汉的衰亡,说明“举孝廉”选才体制已经走入死胡同,而蜀汉不以为戒,秉承“举孝廉”遗风,收获的是东汉同样灭亡的苦果 。
一个国家的兴衰牵涉到很多原因,最根本的莫过于一个统治者的指导方针出现了错误 。其实蜀汉并非没有实力,只不过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正因策略出了问题,所以提前退出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