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语文说课稿怎么写?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4个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一种笔画“一”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3、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 。
4、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 。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 。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如导入新课时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但由于本人语言功底薄弱,又没有其他让学生直观感知的多媒体设备,只有课本上一副图,所以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我先让学生圈出诗中的生字宝宝读读拼拼,并借助所学的拼音拼读古诗,会读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但是可能因为是第一次学习课文,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还不是很能掌握,有个别学生不会圈生字 。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我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 。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