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二 )


3、教学语言的精练需要进一步提高 。个别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 。
4、开课时还是略显紧张,所以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前紧后松”,前几个问题没有给够学生思考的空间 。课堂驾驭能力亟待提高 。
感谢为我指导课的易翠娥、张丹等老师,是他们的精彩设计、耐心指导、持久鼓励,让我在教学中有了更好的表现 。相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有人说:“信息技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的确,使用“这把剑”时如能做到适度、适时、得法,就能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反之,则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在本案例中,教师多次补充相关的课外资料,每一次的使用均恰到好处 。如“合作探究感悟知音”这个环节,师补充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衣着、国籍和身份,有助于学生发现其中的反差,产生困惑,从而产生探究课文的欲望 。
又如,引导学生理解“俞伯牙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时,又适时出示相关故事,加上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再如,结尾处引出小诗“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对帮助学生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于最后的课外拓展,相信“知音”文化一定会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 。
总之,本文语言精练,朗朗上口,易于诵读 。但正因为语言精练,却阻隔了学生对“知音情”的体会和感悟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链接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创设一定的情境,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是的中心思想很有帮助的 。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 。
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重点,因此,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抓住“初读——理解——朗读——再理解——再朗读”的基本方法,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从而感受文言文的结构特点,感知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
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中,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 。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