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范文有没有?( 三 )


第三次,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的时候,诸葛亮又“大哭不已” 。想到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痛恨、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诸葛亮是个大智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哭不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真实情态 。
小结:诸葛亮的"三哭",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有情有义等多方面的性格 。
7、总结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A.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 。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 。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 。(间接描写)
B.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马谡“三笑”、诸葛亮“三哭”) 。(直接描写)
四、探讨:街亭之失,谁之过?
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 。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 。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 。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
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 。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 。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 。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 。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 。"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
五、布置作业
小作文:结合史事、人物性格、心理,分析诸葛亮一生谨慎,为什么会任用马谡为将 。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有没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