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是什么地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里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是什么地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里呢)

泰山安,四海皆安 。天地渺茫,山林寂静,大美无言,每位亲临泰山的人都会感觉到它苍茫磅礴的气势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千米,盘卧426平方千米,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 。(文丨朱七七)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是什么地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里呢



天下名山无数,为何泰山能有这样的气势,其名气就如同山中“帝王”一般让人膜拜呢?
这还得从古代帝王的封禅说起 。封禅,是中国古代极其重要也极为古老的一种最高祭祀仪式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从而泰山石自古就有了吉祥如意、富贵长寿、镇宅压邪的特殊寓意,是中国最具灵气的石头之一 。
除了历代帝王的“捧场”,泰山的名气还与文人墨客的登临、颂扬紧密相连 。孔子曾这样发过感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司马迁也讲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虽然关于泰山的诗文浩如烟海,但我感到最著名的和脍炙人口的当属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尤其是它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可谓千古绝唱,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感慨和思索 。据历史记载,杜甫曾多次来山东游历 。为什么呢?
公元736年 (唐开元二十四年),25岁的杜甫在齐鲁大地游历,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担任司马,他来山东是为了探望老爸 。作为“官二代”的杜甫,其实也十分喜欢游览祖国大好山河 。况且在唐代,文艺青年们都十分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百思特网自不用多说,就是放在今天,他也是“资深驴友” 。所以就算是给人感觉苦哈哈的“诗圣”杜甫,在青年时期也曾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 。故此次来到齐鲁大地,他也少不了登山望远,饱览山东的山山水水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是什么地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里呢



在唐天宝三年秋,知识青年杜甫和诗坛大佬李白、边塞诗人高适在河南洛阳相识,随后,结伴到河南东部和山东游历,而杜甫的另一个好友苏源明恰好是在泰山读书,所以杜甫这次到山东来,还顺带和好友相聚,执酒言欢 。不过这苏源明读书的地方有些特殊,在哪里呢?据说就是在泰山山顶上 。所以文弱书生杜甫,想与好友见一面也着实不易,必须得有耐力和毅力才行 。试想当他气喘吁吁地登到山顶,放眼远望,只见洁白的云朵,绵延的群山,都似远似近地匍匐在脚下,那一刻或许恰巧就是“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撞开了心门 。
其实,杜甫游山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孔孟之乡的文化吸引 。唐开元二十七年,杜甫在山东时,正是唐王朝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大大提高孔子地位的时候,这难道是巧合?其实不是 。据统计,从唐开元二十四年到二十八年,从天宝三年至四年,杜甫前后共有七年的时间在山东一带游历,山东风物给他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望岳》,他还写了《登兖州城楼》、《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等 。从此,也才有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说法 。
关于泰山的诗歌有这么多,为什么偏偏《望岳》千古流芳、妇孺皆知呢?这还要说《望岳》和其它诗相比有自己特殊之处 。
我们知道,泰山神仙鬼魂之说,古已有之 。因此,杜甫以前的诗人,包括和杜甫同时代的李白在内,在他们写的泰山诗中,都带有浓厚的游仙成分 。只有杜甫的《望岳》诗是把泰山从鬼神、神仙、封禅的迷雾中解放出来的一个标志,是泰山风景诗的开创性作品 。只有他才第一次洗尽了历史的沉淀,还了泰山自然美的本色 。泰山雄伟壮丽,博大幽深,从此泰山是大自然的宠儿,天地间的伟大构造!
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五岳之首”的泰山,依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泰山的风景同样还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