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家》有感如何写?( 二 )


对故乡对家的情感我从不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不变的爱 。懵懂和轻狂 , 激进和对自由的向往是开出成熟花朵之前的青涩种子 。于是 , 我们年少轻狂的时候暴躁地不堪忍受家的束缚 , 家的封建和闭塞 , 那时候火热的心容不下它的瑕疵又或者是单纯渴望着它的改变 , 它的进步 , 于是 , 有恨 。我突然想到巴老的文字“那几十年的生活是多么可怕的梦魇!我读着线装书 , 坐在礼教的监牢里 , 眼看着许多人在那里面挣扎 , 受苦 , 没有声音 , 没有幸福 , 永远做不必要的牺牲品 , 最后终于得到灭亡的命运 , 那十几年里面 , 我已经用眼泪埋葬了不少尸首 , 我离开旧家庭 , 就像甩掉一个可怕的阴影 , 我没有一点留恋 。”
多少人啊 , 在同样的时代遭遇着一样的家庭 , 成千上万的“家”积聚成了“国” , 连同着积聚着的叛逆的灵魂中压抑已久的仇恨与斗争 。于是 , 从成千上万的“家”里 , 从静默已久的“国”里 , 站起来了一群人 , 苏醒了一群人 , 沸腾了一群人——他们是在私塾里诵读着沉闷的经文却有新思想迸发的青年 , 他们是从私塾涌进新式学堂潜心学习西方思想的青年 , 他们是仇视着封建却深爱着被封建笼罩的家国的青年 , 他们是在家难国耻当头时在街头高扬手臂用燃烧的心呐喊的青年 , 他们是被命名为“五四”的青年……
他们是恨得苦痛 , 爱得深沉的人啊 。
叫嚣 , 怒吼 , 咆哮响彻云霄 , 穿裂身体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 , 尚存斗志的人冲上时代炮火的前沿 , 麻木的人逆来顺受 , 不堪忍受的人逃离 , 于是巴老说“再见吧 , 我不幸的乡土呦!”那些忍住悲痛 , 用眼泪和叹息吊唁被旧礼教所掩埋的尸首的意志清醒的人 , 他们恨得撕心裂肺了 , 他们恨得筋疲力尽了——不愿意再痴痴地向高墙阴影中的四角天空仰望了 , 更何况现在望到的不是纸鸢而是炮火;不愿意再痴痴地继续等待着成为下一个被礼教毒害的命运了 , 更何况是死于腐朽 , 化为腐朽 。他们 , 恨得苦痛 。
然而 , 当我们不得不重新提及这个“家国”曾经黑暗的过去的时候 , 闭眼所能记起的却是鲜亮的颜色 , 亮得刺眼 , 亮得把黑暗照射得无处可躲——集结在战线前沿用身躯与敌人搏斗的生命 , 迸溅出鲜红色的温热液体 , 晕染了残破的旗帜 , 可它却飘扬了起来;它沿着中国的大江大河的水奔腾 , 渗进了土壤的底层 , 忠爱的情流遍了中国啊 , 刻进了中国的脊髓!炮火中的匍匐 , 守卫时的挺立还有阵亡倒下时与国土的最后一个深情一吻……这是苦难时代里千姿百态的爱啊 , 爱得有迹可寻 , 爱得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