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流浪者》读后感1000字( 二 )


《斑马流浪者》读后感(二):我是那99.9%,不动脑子的乌合之众
《斑马流浪者》一书讲的是:“我”,一个侯赛尼人,一个才华横溢家族的传人,在家乡伊朗时局动荡、战争不断时,举家离开故土踏上流亡之旅 。途中发生不幸,“我”的母亲在一个废弃小村庄的破烂房子中寻找食物时被废墟所掩埋,之后“我”和父亲流亡到了纽约,期间他教会了我如何用文学阻挡悲伤、填满空寂,然而不幸的是父亲也在这里去世了,只留下我一个,最后一个侯赛尼人,一个才华横溢家族的最后传人 。我悲痛欲绝,在父亲入葬那天阳光穿过树木在棺木上形成一条条斑纹,“我”便给自己取了“斑马”一名 。在这之后“我”决定重新走一边流亡之路,以此来填满我空寂的内心,然而旅途中遇到卢多,却使旅途充满了变数 。
这本书虽说字数不算很多但内容却很丰富,里面引用了许多文学大师的句子,比如塞万提斯、歌德、尼采、本雅明、博尔赫斯、达利、卢梭、鲁米、但丁、司汤达、卡夫卡、清少纳言等等数也数不清,很多句子都值得去慢慢回味,以便理解里面的含义 。也有很多值得摘抄的句子比如“比暴力更糟糕的是那些眼看着他人被毁灭却无动于衷之人的冷漠”“巴掌赶不走任何人的无知”,此类句子数不胜数 。说它是“移动的图书馆”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还不止文学大师,还有对一些艺术大师作品的解读也非常有趣,比如毕加索《格尔尼卡》 。本书也在痛斥战争,痛斥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大多却是由标榜着自由民主的美国造成的,这是一件多么讽刺的事 。
然而这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这不是一本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书,本本书注定只有小部分人喜欢 。为什么呐?首先,书中涵盖了太多的信息——文学的信息 。大量引用一些文学大师的句子,让这本书变得晦涩难懂,读起来并不顺畅,因为普通人是不可能去阅读如此多的著作的,里面甚至还使用了“事件视界“诸如此类的的一些概念,这直接就影响了阅读体验 。我最反感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漫无目的的大量列举一些国外文学大师的名字,这是我读起来最难受的地方,因为这些句子没有任何意义,就比如我所写的第二段 。其次,里面也充斥着莫名其妙的话,让人读起来一头雾水,就比如“我大声的对着空气说‘尸体僵直’”,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如果作者能少用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这个故事还算是不错的,可惜作者并不是单为写故事,她还有更大的野心 。
作为译本,翻译过来味道肯定有所变化,我读了一些国外名著译本,都感觉没有灵魂,这也许是译本的通病 。不可否认这部小说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可以反复的供我们研读和挖掘,但是这也注定它无法让普通人喜爱 。如果你准备读这本书,请想一想自己的阅读量是否足以支撑你理解这部小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劝你就不要浪费这宝贵的时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