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怎么写?( 二 )
提出的问题,往往只有那几位同学进行“抢答、必答” 。总是有一部分学生静静的坐在那里被动地接收 。这样被动地宁静,有的只是“我听到了”、“我看到了”,而不是“我认为”、“我觉得”“我同意、我反对……的观点 。”
那么,我们的课堂上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可以独立思考的空间?我们是否像八木老师那样“用语也变得凝练,不急不躁悠然自得的展开”教学的每一步环节?
教师内心的宁静是源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烂熟于心,才会张弛有度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宁静是源于具有个性的发展和思考,才会诚实地去想问题、说想法 。
当然宁静是相对的、是适度的 。宁静地听过、宁静地想过之后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吐为快、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展开“唇枪舌战”,宁静不是一味的安静、寂静 。
从“倾听”、“串联”、“反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独立的思考,对问题的独到辨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等 。
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扎实、更高效、更精彩 。
《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怎么写?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是佐藤学教授《学校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姊妹篇 。《学校的挑战》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而《教师的挑战》则记录了教室中的一件件“小事”,聚焦了一个个普通的教师,为我们展示了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日常风景 。因为普通所以让人觉得格外亲近,我们甚至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就是在这样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却迸发出一种如种子一般的力量,宁静而执著 。
在本书中,佐藤学教授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的“三要素”:倾听、串联、反刍 。倾听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 。倾听意味着接纳如下三种关系的发言——倾听这个发言同教科书内容的关联;倾听这个发言同其他同学发言的关联;倾听这个发言同先前发言的关联 。教师一旦在这三个关系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就能以教科书为媒介,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编织成一件织物 。不仅是好的发言,而且信赖和期许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是精彩的 。任何一个学生的思考与挫折都应该视为精彩的表现来加以接纳 。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困惑和沉默,正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
此外,佐藤学教授挑战“应试教育”的旧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诸多具有颠覆性的教育信条: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乃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 。挑战学习的儿童是灵动的、高雅的,而且是美丽的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