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怎么写?( 五 )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致很高,无论是从摆小棒还是做游戏,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因此孩子们对倍的认识比较深刻,这节课上得比较顺利 。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思考: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 。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怎么写?


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科学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力求实现“追求真实的课堂,体现课堂的有效性”这一目标 。
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
对《倍的认识》一课,学生的数学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教学呢?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 。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 。第一次操作——“香蕉和梨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 。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将课本中主题图的萝卜改成了水果,本意是怕学生说萝卜弄混,但是换成水果之后水果的单位不容易分清楚以至于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拗口 。也说明老师没有深刻认真研读教材不能够把握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用意 。
2.对于课堂的生成把握不好,不能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并将其利用起来服务于课堂 。
3.授课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较少,教师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