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隆中对》优质教案怎么写?(14)


5、词语积累:
一词多义:
谓 认为 谓为信然 对……说 谓先主日
已 停止 然志犹未已 通“以”自董卓已来 已经 已历三世
信 确实 谓为信然 诚信 信义著于四海 同“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 这样 谓为信然 但是 然志犹未已
用 因此 遂用猖獗 利用 贤能为之用 运用 此用武之国
词性活用:
箪 用箪 名词作状语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壶 用水壶 名词作状语
通假字:
信,通“伸”伸张 欲伸大义于天下 已,通“以” 自董卓已来
句式:
(1)判断句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 。君与俱来 。
(3)倒装句 。时人莫之许也
6、齐读课文 。
四、小结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试背诵课文第四段 。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
二、读课文 品人物:
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
2、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
3、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
⑵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 。
4、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
5、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是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刘备说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出对汉室江山的焦虑之情 。“凡三往,乃见”既说明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 。
6、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 可援不可图
可争,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
战略:占据荆益,易守难攻;取得外援,抚民养兵;偏安一隅,以待时机 。
7、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政治蓝图:成霸业,兴汉室 。
战略方针: 夺取荆州、益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结好孙权,联吴灭曹;抚和戎越,内修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