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怎么写?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 , 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 , 陶罐出土成为文物 , 铁罐却化为泥土 , 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 ,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 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 正视自己的短处 , 相互尊重 , 和睦相处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 读懂课文内容 , 明白其中的道理 。纵观整堂课 , 有收获亦有遗憾 , 现反思如下: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怎么写?】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 , 生动有趣 , 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 。教学时 , 分角色朗读 , 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 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 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 , 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 , 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 , 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 , 语气生硬些 , 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 , 语调平缓些 , 语气温和些 , 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 。再让学生演一演 ,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 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 ,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 。 , 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 , 在读中感悟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 , 从而影响了学生 , 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 , 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 , 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 , 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 , 激趣导入 。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在阅读中 ,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 , 读课文 , 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 , 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 ,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 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 感悟了人物的品质 , 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