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如何写?

篇1: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近期 , 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烛光里的微笑》 , 当我作为一名教师再重温这部影片时 , 才更深地认识了王双玲老师 , 真实地感受到王双玲老师身上的伟大精神 , 这对于我来说 , 有很大的触动 。
影片讲述的是上海一位普通教师的感人事迹 , 王双玲老师和蔼可亲 , 人人都尊敬她 。有一天 , 王老师接了一个差班 , 不仅成绩不好 , 连课堂纪律都是倒数第一 。早上 , 别的班都在读书 , 而他们班却是欢歌笑语、自由自在 。王老师知道后 , 不但没有责罚他们 , 还跟他们讲道理 。大家都放学了 , 王老师为了解学生的情况 , 一做完工作就去学生家里家访 。王老师有心脏病 , 医生说必须要在家里休息两个月 , 但王老师为了同学们还是坚持去学校上课和家访 。有一天 , 一个学生的父母因非法盗卖黄碟被公安机关抓了 , 王老师把那个学生带到自己家里 , 像母亲般关怀 , 使那个学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 。后来她终于由于过度劳累而悄然无声的走了 。孩子们满怀悲痛 , 自发地在班里举行了追悼会 。在王老师生前最喜欢的烛光里 , 孩子们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老师那亲切的微笑 。
对比王老师 , 我陷入了沉思:当我们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 , 我们是否有她那样的耐心?当学生面临困难时 , 我们会不会像她那样无私奉献?对比王老师 , 我们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岗位?我们能不能做到忠于职守而尽职尽责?我们能不能像她那样把爱心撒向人间 , 像清泉一样去滋润人的心田?
王老师很平凡 , 没有豪言壮语 , 但英雄正是来自平凡 , 崇高的师德体现在平时点点滴滴平凡的教育工作中 。她深爱着自己的讲坛和学生 。在她眼里 , 没有工作的苦和累 , 只有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 没有孩子的顽皮、捣蛋 , 只有孩子的可爱和活力 。这正是当老师的所最应具有的精神啊!感动之余 , 我深深认识到 , 学习王教师 ,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平凡的教师岗位上 , 在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 , 把我们的关爱、敬业、责任无私地撒向我们的孩子 , 用最实在的行动来完满地诠释“师爱”的真谛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 , 我们要以王老师为榜样 , 重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为了学生 , 愿意奉献一切;把对事业、对学生的真爱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 在自身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 用自己的行为感染人 , 做一名称职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做到“捧着一颗心来 , 不带半根草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