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二 )


记得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对比一下现代文和文言文的特点的时候 。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文言文的特点——言简意丰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第一次对文言文有了了解,而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去读其他的文言小故事 。所以我觉得,统编教材在安排文言文的时候,还是做了深入的考虑,结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的确是不错的教材,这是从教材的角度来反思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 。
那么从数字教材的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这篇课文,在数字教材里边,它呈现了和语文书一样的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没有过多的视频信息 。
当时我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了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材料 。将这些材料与数字教材上所给的内容进行了融合,那么这样就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能够使数字教材的内容更丰富,更便于自己今后的教学 。
那么在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呢?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去学习借助课后注释,查字典、组词、课文的插图等一些方法,去解释文中文字的意思,这样来帮助自己去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练习 。这样学生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的方法,那么以后他自己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于这样的方法去了解文章的意思 。统编教材里边安排了不少这样的文言小短文,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老师也给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这样两者结合起来呢,学生就能够很好的进入到文言文学习的状态中去 。使得文言文的学习 。不容易成为自己古文学习中的绊脚石 。
对于数字教材的摸索,我觉得自己只是刚刚开始,那么随着以后对数字教材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想自己会探索出一些更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好的材料来服务于教学 。
《司马光》这篇课文可以说是老教材留下来的一篇经典课文,学生乐学,也易学,而且兴趣浓厚;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缺失了什么 。
我在介绍完司马光后,看图学习了故事的开头,研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看着图猜猜哪个是司马光,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开始行动了,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就高高的举起来了 。学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红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马光,而要让学生说理由时,学生又变得支支吾吾了 。我没有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再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过了一会儿,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 。我请了一个女同学,她说:“因为课文中写道?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我肯定了她的说法 。这时,我看到还有小手高高的举着,他说;“因为是司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边,所以,他就是司马光 。”我表扬他会读书,会思考 。这个环节可以说进行的很顺利,学生说的也很好 。接下来,研读“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时,令我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