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怎么写?( 三 )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怎么写?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Doc
张艺谋将农村教育拍摄得真实,而纯朴,映照的是真正的人性——人的本真 。我们的教育现状如何呢?校舍、师资力量、环境的优越性暂且不谈,单讲课堂授课,我觉得尚且不如电影上魏敏芝的那堂数学课来的更生动,更真诚纯朴,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讲求什么教法、课堂纪律、教具准备,因此讲课讲得抽象有余,而情感吐露不足,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高超教学基本功”的舞台,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需求程度 。
为什么呢?
我觉得,究其原因应该是对于农村的现实没有更清晰的认识,急于追求向城里教育看齐,而在个方面造成赶鸭子上架的现状 。结果虽然给猪的鼻子插上葱,很有些像大象,但怎么也摆脱不了农村孩子相比城里孩子缺乏品德教养这一弊端 。
没错,我们现在的师资力量确实相比过去要上一个大的台阶,绝大部分教师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教法、知识储备等各方面都高于贫困地区,但我们运用教法的宗旨、目标就是适合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真正懂得,正真会算(数学课) 。可是我们这样启发,那样规定,如此训练,如此这般讲解,不管学生是否爱听,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强硬地施以我们认为成功的教育,结果是:教师不明就里,学生如坠云雾 。
我们不妨站在旁观者的地位来看孩子,将他们向电影里的孩子一样看 。来揣摩他们的心思,来同他们进行真心的对话,共同实践一个目标 。真诚才是高超教学,实现各项教学目标的法宝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怎么写?


我们这个星期的影片叫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的一个故事 。女主角魏敏芝老师因受高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 。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学生 。
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二十多个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高老师承担 。可以见识到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 。更加可贵的是高老师的坚持的精神,再三叮嘱代课老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种尽心敬业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只赚几十块钱的工资 。因此,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学校,离开了村子,踏上了去城里打工挣钱的路 。因为高教师最后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老师魏敏芝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尽管他是班上最淘气的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 。他想要到城里去将学生张慧科找回来,可是这来回的路费是谁付呢,这又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她和学生们一起去为砖厂搬砖挣钱,可他们没弄清楚状况,反而帮了倒忙,最后老板还是将工钱发给他们了,只不过给的有些少,于是他们一起去买汽水喝,当老板报出价来时,差点没把我吓死,那个年代的汽水竟然比我们现代的汽水还要贵,于是他们买了两瓶,一人喝了一口,到最后老师却没喝到,后来老师说:那时,农村的运费是非常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