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目送》有感怎么写?(13)


我害怕,害怕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不知不觉变得不近人情,也会不知不觉伤父母的心 。但现在,我一定会去温暖他们的心 。

读《目送》有感怎么写?


刚刚在新浪博客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时间,留住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住真实的拥有 。患难时读懂了人情冷暖,平淡中体会到缘分善变 。
时间和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也是检验人与人关系最好的一张“试纸” 。真正的朋友不在于朝朝暮暮,而在于心的相通,彼此能够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担待 。
人最累的,就是心累 。只要心不累,再大的困难都能够战胜的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不要指望谁来陪伴 。择友交友,一定要把握好这样几条:心底不善良的人,不能交;不懂得感恩的人,不能交;自私自利之心重的人,不能交;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更不能交 。
现在,关于人生的书籍,确实非常多,比比皆是 。但是,书籍是书籍,生活是生活,二者之间有很大差距 。人生重在边走边感悟,走错了,就要立即回头,如果明知错了,还优柔寡断,不能立即回头,肯定会受到惩罚的 。
都说“好心有好报”,也不一定;也有人说“行的好多遭的难多”,这也不一定 。好心、行好,都要选择对人,如果没有选择对人,就会“一腔的热血变成一肚子的冷水” 。

读《目送》有感怎么写?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目送》的主题也许是至美的亲情,但我更多体会到的却是一个中年女人深入骨髓的无奈、落寞与感伤 。谁敢说三代人不是深爱着彼此,但因为种种原因——性格、思想、内在或者甚至时空的距离,始终无法交会 。好似无数只车轮,载着各人往前转,当你终于步上我的足迹,而我却已然远去,没法停下来等你 。
我们倡导要掌握命运,但其实整个大的框架还是早就被固定 。想必无论是谁,包括作者小时候,大概和父母之间也存在代沟、隔膜和不理解,这个阶段也成了生命旅途中必经的驿站 。当你真正成熟时,就开始不再是父母忧愁地注视你叛逆的背,变为你留恋地凝望父母辞世的影,悲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作为人类历史上出现最频繁的悲剧 。像作者一样承上启下的一辈,就算知道结果,在过程中还是身不由己,既不能凭借经验代替孩子成长,又不能阻挡生死大关 。要是强求了,例如处处控制、约束或者极高标准地要求孩子,例如努力强迫父母改正长年累积下来的小毛病或者给他们创造并不适应的养尊处优的条件,只会适得其反 。仿佛把水攥在拳里,越用力地捏紧,只会让水越快地迸溅,倒不如轻轻捧起,而这并不象征着撒手不管,放任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