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马说》教案怎么写?( 四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结果就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把责任归结到食马者不知马 。读的时候要读出愤慨的感情 。
这段写无伯乐,千里马被埋没(幻灯)
散读
4.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齐读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点,是什么句式?(三个不连用构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还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把不识马者的虚妄无知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后发出感慨 。
最后写 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齐读
六,背景介绍
根据文意,你觉得韩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
韩愈当时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写下此文(幻灯片)
七 。迁移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1 。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
2 。如果你怀才不遇 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D 。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语文《马说》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牢记“说”的文体知识 。
3、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的情感 。
教学过程:
一、研(独立)――初次解读
(一)背景导入:《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在想求擢用,但“志不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尽管如此,它仍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和武宁节度使幕下,郁郁不乐 。所以,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在这种情况下,韩愈写下了《马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此文表达的是韩愈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
(二)对比导入:投影1:刘翔跨栏照片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取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
教师引导: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 。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 。”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