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对于孩子们来说背诵是不成问题的,很多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了 。到了中年级学习古诗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背诵,还要自己说说诗意,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真情实感,感受诗中所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 。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把说出诗意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作为了教学重难点 。
全诗四句中第一句在解释意思时是难度较大的,“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注释中有“妆”的意思,“碧玉”、“一树”的意思也在课件中给出解释,七字有五个字都已解释好,剩下的就需要孩子们自己组织语言来说出整句话的意思了 。在我的预设里,孩子们应该可以连词成句,大概说出诗意来,但当天孩子们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大家被这几个注释限制住了 。
孩子们有这样解释的:“绿色的玉装扮成了满树高”、“高高的柳树像碧玉一样打扮起来”,我能感受到大家是知道这句话的含义的,但说出来时就有些别扭了 。同样的问题在听教研课时也存在,但在问题处理时就不太一样了 。我当时自己直接说出了正确诗意,告诉孩子解释的时候可以前后顺序颠倒,符合现在我们说话的习惯,而李燕老师是不同的 。
她问学生:“这句是什么打扮了什么?”
学生答:“柳叶打扮了柳树 。”
“什么样的柳叶,什么样的柳树?”
“碧玉一样的柳叶,高高的柳树 。”
“看图上,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柳叶,像不像碧玉装扮的一样?”学生们点头 。
简单的几个问句,让孩子们的思路清晰了,又结合画面,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自然理解出诗句所表达的的意思了 。对比起来,自己的方式还侧重于讲,而不是引导,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和体验的过程,相信在学生的掌握情况上会是不一样的 。后来集体备课时,我们也讨论了课上出现的情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直接说出诗意是有难度的,最好用看图、想象等方式让抽象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能结合画面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不必死扣注释,把美美的诗韵限制在理性的解读上,这样的要求是需要在更高年级时才能达到的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慢慢渗透和引导就可以了 。
通过听课,还有一点很深的体会,自己在平时讲课时过于急躁,情境导入环节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古诗授课时,更应该充分地把情境烘托好,让学生沉浸到古诗的韵律和美感中,真正感受到语言美,诗的美,自然的美 。
咏柳教学反思2《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通过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