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素读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 三 )
都说课如其人 。我想,是的 。陈琴老师就是一个温情之人 。记得母亲节那天下午,我冒昧地给她发了一条祝福的短信,我没想到她在百忙之中竟然给我回复了信息,她说你的祝福很温暖 。我心里也是暖暖的,那份喜悦是不可言说的 。这让我想起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教师的那份温情 。还有那天下课了,有一老师的孩子站讲台边等他妈妈,陈老师她轻轻的走过去摸着小孩的头并俯下身子与小孩亲切地交谈着什么,那小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幕感动了我 。一位名师,能俯下身子与一小孩亲切地交流,这是一份温情的幸福 。更何况我等平凡的人呢?不更要俯下身子教学么?
二、学学半者趣也
陈琴老师的课堂是有趣的 。趣在素读 。一堂课学生素读了如下文章:《丽人行》、《蜀道难》、《哀王孙》、《国风·周南·桃夭》、《诗经·小雅·蓼莪》、《论语》(季氏篇)《老子》(第三十三章) 。也许一节课读这么多篇章有些乏味,其实不然 。陈老师在引导孩子素读时花样百出,有孩子自由素读,有男女素读,有男女PK素读,有前三排后三排竞赛素读,有挑战性的素读,有循环往返式的素读,有接龙式的素读 。更有趣的是,我们听课的教师就是陈老师上课的有力\\'道具\\',时不时听课教师与她班的学生竞赛素读,还有\\'一两拨千斤\\'式的素读 。学生们素读激情高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也 。\\';老师也兴趣高昂地沉醉其间不知其时也 。把素读发挥到极致,即为趣也 。趣在吟诵 。在陈老师的课堂中,随时吟诵一段或一整篇,无需预设,无需备课,顺手捏来,却能引起一次次的共鸣 。吟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 。有时陈老师想拿某一文中的某句来佐证时也会卡壳,这时他们班的学生都会帮她接上 。若是陈老师嗓子不舒服时,想要吟诵某已学过的诗文时,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出来,且很有范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在我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相互助长 。这样学生才会爱上学习,才会爱上老师,才会信其道也 。
三、学而贵在得法
《礼记·学记》中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个叫\\'诱导启发\\'.陈琴老师的教学是有法则的 。我最佩服陈老师的是她能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吟诵的方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 。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平仄皆回缓 。有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受之于鱼不如受之于渔\\'.陈老师不是仅仅教孩子学会吟诵该首诗篇,而是把吟诵的技巧和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方法能够自己去揣摩、练习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节原生态的语文课,还是一节有>传统文化素养的语文课 。她把只有在大学才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如此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并且把方法交给学生,把这个原本仅属于中国人才会的经典吟诵方法传递给祖国的未来 。我讶异,其实我也不必讶异 。这是顺其道而为之矣!她的课堂很有法度:讲、读、吟、诵四个环节,环环紧凑,相互渗透 。每次新课都只讲10-15分钟,其余时间多是复习、背诵、素读已学内容 。在教学中她确立了\\'先读后写,多读精写,重积累轻讲解,先国内后国外 。课内重经典诵读,课外重广泛阅读\\'的教学法则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了法 。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有感
- 思考世界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经典小小说:《潜规则》
- 宋本周易注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一位女士的画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世上最美的风景,是回家的路(经典好文)
- 经典短篇:《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