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如何写?( 二 )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
腊 粥 腻 栗 咽 匙 灌 搅 稠 嘟 熬 褐 缸 脏 筷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 。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
生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
板块三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3.细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4.学生交流 。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