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导游词|山东曲阜明故城导游词

孔庙导游词(山东曲阜明故城导游词)
曲阜明故城始建于明朝 , 为护卫孔庙而建 。明故城内分布着孔庙、孔府、颜庙以及历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宫等文物古迹 , 集中体现了鲁国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韵 。上世纪70年代末 , 曲阜明故城城墙大部分被拆除 。
孔庙导游词|山东曲阜明故城导游词



孔府
本名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庙东侧,是孔子嫡氏孙居住的府第 。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 , 这一封号子孙相继 , 整整承袭了32代 , 历时880年 。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 , 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 , 元代提升为三品 , 明初是一品文官 , 后又“班列文官之首” , 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 , 在御道上行走 。
孔府占地240亩 , 共有厅、堂、楼、房463间 。九进庭院 , 三路布局:东路 即东学 , 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 , 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 , 前为官 衙 , 有三堂六厅 , 后为内宅 , 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 , 最后为花园 。
孔林
本称至圣林 , 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 , 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 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 。到了秦汉时期 , 虽将坟高筑 , 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 , 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 157 年) , 鲁相韩勅修孔墓 , 在墓前造神门 一间 , 在 东南又造斋宿一间 , 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 , 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 顷” 。
到南北朝高齐时 , 才植树600株 。宋代宣和年间 , 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进入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 , 孔思凯主修了林墙 , 构筑了林门 。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 , 大修孔林 , 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 , 并派专官守卫 。据统计 , 自汉以来 , 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 13 次 , 增植树株5次 , 扩充林地3次 。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 , 墙高3米多 , 厚约5 米 , 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 , 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 , 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 。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 , 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 变 。
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古千年在 , 林深五月寒” , 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 。相传孔子死后 , “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 , 故多异树 , 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 , 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 , 盘根错节 , 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 , 也依时争荣 。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断碑深树里 , 无路可寻看” 。
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 , 碑石如林 , 石仪成群 , 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 外 , 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 。因此 , 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百思特网碑林 。
孔庙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 , 建筑物466间 , 前后有九进院落 , 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 , 左右对称 , 布局严谨 , 气势宏伟 。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 , 如门或牌坊 。第四进院有百思特网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 , 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 。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 , 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 。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 , 宽54米 , 进深34米 。廊下有28根龙古柱 , 没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 。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 , 衬以云朵 , 山石、涛波 , 造型优美生动 , 是罕见的艺术瑰宝 。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 , 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