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怎么写?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原创: 刘婷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文采绚丽、描写非常细腻的人物传记 , 从眉毛、耳朵、胡子到后面的眼睛 , 采用很多的修辞 , 极尽夸饰、铺陈之能事 , 字里行间都是对于这位文学大师的敬仰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要想读懂它 , 并不是易事 , 因而需要对于托尔斯泰背景的了解做支撑 , 所以我选择从托尔斯泰的生平切入 。
导入:同学们 , 今天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文学大师 。他出生在俄国 , 家族有煊赫的历史 , 父亲有世袭的爵位 , 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 , 因而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是他的一生却受到他身份的困扰 , 感到非常的痛苦 , 那你一定很好奇 , 为什么呢?好 , 老师告诉你 , 因为他非常渴望改变俄国的农奴制度 , 去改变黑暗的社会现状 , 这样的信仰决定了他这一生注定很痛苦 。他一直在践行自己的信仰 , 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 , 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 。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了他的生活 , 夫妻分家 , 并在分家后将自己的财产无条件捐出 。这样的他必然会受到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 , 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 。他是统治者眼中的危险的炸弹 , 但却是民众心中的一座丰碑 。说到这 , 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吗?
学生摇头
好 , 那老师再给你补充介绍一下 , 对于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 , 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 , 使得他痛苦不堪 。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 , 一次半路返回 , 另一次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 , 他躺在异乡的小火车站长家的小床上 , 他的遗言没有留给妻子儿女 , 而是说了四个字:“我爱真理” 。他生前放弃了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 , 死后更是安静体面 , 在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 , 坟前没有墓碑 , 也没有十字架 。所以 , 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 “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 唯有人们的敬意 。”
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文学大师受到茨威格如此之高 , 今天就让我们近距离走进这位文学大师去感受一番 。
走近托尔斯泰(1-5)
托尔斯泰是个贵族 , 是个世界文豪 , 可以说在当时也是个响当当的明星 , 那你想象一下 , 你觉得托尔斯泰会长什么样子呢?请把他的外貌描述给老师 , 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