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大树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2、因势利导 , 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 。
然而 ,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与教师备课思路完全不一致的生成性问题 , 面对这样突发的 , 毫无准备的情况出现 , 我们教师是简单地制止 , 粗暴地打断或用一些理由加以否定 , 还是顺势而导 , 组织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我想 ,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 , 因势利导 ,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
试教时 , 在指导想象围观者看到一个壮汉正在拥抱大树 , 大家会说些什么时 , 学生开始基本上是顺着我的备课思路来讨论的 , 他们都认为不知情的围观者首先会产生疑问:那人是谁?他为什么拥抱大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又会议论纷纷 , 赞扬丹尼尔的知错就改 , 称赞绿化管理局的严于执法 , 善于执法 , 夸赞那位写信的绅士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这时 , 有个男生大声说:围观者也会嘲笑那位壮汉 , 多傻啊 , 大庭广众之下去拥抱大树 。听了那位男生的发言 , 有些同学忍不住也点头赞同 。当时 , 我真想打断他们 , 提醒他们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这样一件事警醒大家自觉爱护绿化 , 保护大自然 , 而如此的嘲笑与全文的主题相去甚远 , 当然不能出现在文中 。但是 , 我又转念一想 , 试试把问题留给学生来讨论 。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象是合理的 , 现场确实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嘲讽 , 因为人的觉悟有高低 。但我又请学生假设 , 如果你在现场听到这样的讥讽 , 你会附和吗?很多同学马上举手说不会同意这种说法 , 会当场反驳 , 这怎么能说是傻呢?这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行为 , 勇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这样做 , 人们会因此更加尊敬他的……我因势利导 , 又请同学思考:现场的围观者 , 他们又会怎样说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围观者也会像我们一样对这位嘲笑者进行反驳 。我及时将“反驳”板书在黑板上 , 然后 , 请学生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 , 展开合理想象将围观者在一旁说的话写下来 。
针对这样突发的生成性问题 , 我因势利导 , 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讨论 , 真正把握文章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 , 而是主动地探究 , 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
《拥抱大树》教学反思2《拥抱大树》一课 ,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文本的能力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 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形成 。为了让语文课回归语文 , 就必须重视语言因素 , 加强语言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