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怎么写?( 二 )


苏东坡有登龙之术,也有谦退之道 。哲宗元祐元年(一O八六),摄政的是他的祖母,苏东坡急剧得势,朝廷将他擢升3次,由七级一直升至三级的翰林 。
在“奸小之境”的官场,却有过多的情绪上的烦恼 。他为小人所陷害,可是有太后支持他 。所以他决定毅然决然以更坦诚的态度,向太后力谏别人所不敢言之事 。他力争的第一项就是“广开言路”,他指出,朝廷有道,
皇帝一定是想方设法接近每一个人的 。第二项他多次上表请求废止青苗法,并且请求将赤贫百姓所欠之债一律宽免 。同时他又单枪匹马,向朝廷的腐败无能进军 。冗吏充斥,官官相护,这些官场的弊习,他实在是不能默而息之 。
在两年之中,苏东坡以其强烈的名士本色,坦直无畏的言论,得罪了很多人,当然也成了王安石余党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在两年之内,他“四遭毁谤”,由他推荐的官员,也遭受了无端的诬蔑 。苏东坡厌倦了这种卑劣乏味的政客之争,多次上表请求外调,元祐四年三月十一日,朝廷终于允其所请,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领军湘西 。
他启程时,老陈文彦博,年已八十三岁,但仍活跃,为他送行 。劝他不要再写诗,那时苏东坡已经上马,哈哈大笑说:“我若写诗,我知道会有好多人准备做注疏呢 。”可见他难改的秉性和乐观的胸襟 。
苏东坡的一生载歌载舞,入乡随俗,深得其乐,虽有忧患来临,也是一笑置之 。因“乌台诗案”险些送命,最后被贬到黄州 。黄州本是个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苏东坡没有收入,生活困难,一大家子每天花销不超过五十钱 。可是苏东坡却自喜不为人识,泰然享受他的农夫生活,自盖房屋取名为“雪堂”,经常与大画家米芾于此论画 。
苏东坡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农夫生活中,他这样描绘自己的形象: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
苏东坡享受田园的乐事,与周围的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古农夫成了朋友,自己发明了煮肉和蒸鱼的方法,还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叫东坡
汤,还推荐给和尚吃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幽默达观的态度 。后来他在晚年被贬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
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道:“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思而亡矣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位有浩然正气的人,一位乐观洒脱的人 。
一位具有伟大思想,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的诗人,他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苍穹,留下了耀目的光辉 。这光辉不会随他的肉身而逝,这光辉幻作斑斓的星光,夜夜闪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