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反思如何写?( 二 )


在整体感知文本后,我对愚公、智叟和遗男等几个人物进行了分析 。从分析人物的形象中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进而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这一环节基本上较为完整 。但是,课后,我琢磨着,学生对对比和衬托这两种手法是否都已掌握,毕竟对比和衬托中的反面衬托有相似之处 。在对比和衬托上我处理的不是很好 。
最后是进行了教学的扩展 。我引用了一个英国人与一个加拿大人对愚公的评价,以求用现代人的观念去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情,来探讨愚公究竟“愚还是不愚”?但是,我这一探讨做的不够到位 。没有很好的将文章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下去 。就急忙解读了“聪明的中国人,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疯狂的愚老人,津津乐道?”而忽视了文本的创新,回到了老课题上“愚公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
整堂课,我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和愚公的形象,理解神话结尾及文中细节刻画的作用,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学习愚公的精神 。但是,这堂课似乎少了一些新意,仿佛一杯白开水,解渴但不够美味 。而且,在教学中,我觉得自己一直存在这样的一个困惑:有些环节犹如“蜻蜓点水”,缺乏“精雕细琢”,重形式而无实际效果 。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急需改变和改善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磨砺自己,追求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如何写?


新一轮的拉练课正在有序地进行着 。今天下午,我出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愚公移山》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本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成功的地方是:本节课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友好,师生、生生之间有丰富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对于课题敢于质疑,思维活跃,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独创的见解(如:能把大山移走全是智叟的功劳) 。
教师语言简练,有驾驭课堂能力 。小练笔的设计为课堂增添光彩!尤其是有一个叫杜海丽的同学的发言是本节课一个精彩的的课堂生成,老师能抓住这个契机,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从不同的视角去展开联想,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效,板书工整教态和蔼 。教给同学们预习的8字真言用的比较好,不仅教给了同学们的预习方法,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不足之处:面对全班同学只注重了教学流程,时刻记住自已的教学设计,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随机应变得不够,有些环节犹如“蜻蜓点水”缺乏“精雕细琢” 。比如,学生朗读指导流于形式,指导得不到位,很笼统,只是让他们读出嘲笑的语气或是很自信的语气 。思维训练不深不透 。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没调动起来,讲课的语言不够连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