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如何写?( 二 )


2、精彩片断的赏析中抓住“虚惊一场”这一关键词,把梗概和精彩片断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然后以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主线展开教学,让孩子找出哪些是大悲的描写,哪些是大喜的描写,感受马克吐温文学大师的写作技巧 。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大喜部分的描写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这时孩子们都畅所欲言,无一不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夸张 。
3、小练笔: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特别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六个“怎样”,五个“如何” 。让孩子们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
遗憾的是,感觉一堂课时间太短了,要交流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总感觉像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如果时间能够再充裕一点的话,效果会更好 。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梗概部分的教学中花了太多的时间,总认为孩子会说不出来,所以引的痕迹太重了 。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预习,对于故事内容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我应该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以历险为重点,去概括写了几次历险?这样在课堂上时间就可以省出来了 。那么后面的设计“小练笔”就不会成为虚设了 。这是最遗憾的一件事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如何写?


今天刚上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和前面一篇《鲁滨孙河流记》一样,篇幅比较长,而且文章也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 。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了解梗概内容,初知人物形象;欣赏精彩片断,感悟文章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以及人物的形象,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
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将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和四字词进行了梳理和自学 。学习梗概的时候,我只为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通过读梗概,汤姆经历了几次历险?
2、在梗概中,你认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孩子们经过自学讨论很快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交流 。于是对教材的梗概部分进行梳理: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这样梳理内容一目了然 。特别是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的技巧: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列小标题 。然后,我让学生用自然段的连接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一下子就对文章的内容把握住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兴趣很高 。我迅速抓住孩子们的某个发言,引导孩子们去有滋有味地朗读句子 。
在教学精彩片段的片段的时候,同样我也设置了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