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太极拳|解密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三 )


9.“玩命震脚”的误区
老师常讲 , 脚底下的穴位很多 , 经常去伤害它 , 会大脑心脏和脑血管受到伤害 。表演时候造声势可以震震 , 平时练功时只是要求把“意气劲”做到就行了 。
10.“肢体练”与“心脑练”
传统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 。就是运用太极拳的“心、神、意、气” , 不用肌肉紧张形成的“僵力、拙力、笨力” 。归根到底是传统太极拳的特性与方法的问题 。太极拳的特性是“轻松自然、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是内家拳 , 需要“心脑练” 。不是“肢体练”或称为“力练” 。百思特网“肢体练”与“力练”不符合传统太极理法 , 怎么练内功也不会上身 。这里我们强调:正确练拳的过程是退力的过程 , 退力的过程是内功上身的过程 。这句话 , 学者不可不详辩 。
11.“松”、“懈”、“僵”、“掤”
松 , 关节是开启的 , 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 , 精神是安逸的 , 动作是含有内劲的 。懈 , 关节是闭合的 , 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 , 精神是萎靡不振的 , 动作是软弱无力的 。僵 , 关节是焊死的 , 肌肉软组织是紧绷的 , 精神是紧张的 , 动作是硬邦邦的 。掤 , 关节是打开的 , 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 , 精神是安逸不紧张的 , 动作是有内劲且能自然轻灵变化的 。
两臂如棉里裹铁 , 柔软沉重 , 发劲干脆 , 这些均来自松而不懈 。松而不懈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放松是打好太极拳的必由之路 。这点学者需在“功夫上身”的拳师身上多加体会 。体会、感觉 , 身知体悟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 。辨别“真松”与“假松”是关键 。松 , 不是简简单单的表面上装着不用劲 , 实际一搭手 , 立马出现“拙力区”与“僵滞点” 。
12.太极拳必须符合“人体力学原理”与“传统太极理法”
如果太极拳不符合“人体力学”与“传统理法” , 轻者太极功夫十年八年不会上身 , 重者因练法错误而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 舍本求末 。如:
过于追求所谓“低架”而膝盖疼痛 , 腰腿疼痛等;
误解“气沉丹田”而造成胸闷、憋气、呼吸不畅等;
过于追求“震脚”而造成的脚跟疼痛等;
过于追求“自发力”而造成的肌肉拉伤 , 肌腱拉伤 , 关节脱臼等;
乱拧乱晃乱摇等造成的膝关节损伤 , 髋关节损伤 , 踝关节损伤等 。
13.许多人练拳数载仍不“懂劲” , 懂劲的标志是什么?求懂劲是否一定要经过推手训练才行?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 , 就是练拳一个必经的过程 。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 , 一是要招熟 , 二是要开悟 。招熟的标志是 , 拳架和推手都要符合拳理拳法 , 熟能生巧 , 生巧就是开悟 。推手是太极拳不可或缺的内容 , 不推手就是纸上谈兵 。但正规的推手训练必须经过明白老师的指导 , 切忌从拳论中找出几句与自己想法相近的话 , 一意孤行的傻练 , 浪费时间的同时有可能还会损伤身体 。
14.为什么有人习练太极拳多年 , 却无法在技击上占优势?
这是太极拳功夫还没上身的百思特网缘故 。所谓“功夫上身” , 即“由招熟而渐悟懂劲 , 由懂劲而阶级神明” 。招熟是“功夫上身”的基础;懂劲是“功夫上身”的标志;神明是“功夫上身”的境界 。若练拳多年 , 仍不堪一击 , 那就要反思一下老师所教是否“得法”?拳论讲:“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 , 率皆自为人制” , 望习拳者深思之 。

【解密太极拳|解密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解密太极拳|解密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