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高速道路联网监控系统考察报告怎么写?( 三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考察报告》相关的文章 。坚持外场设备布设的协调性:监控系统外场设备布设时应考虑到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做到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相补充,在布设上避免重复、浪费 。监控设施的布设应当同当地管理、救助体系紧密相连,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尽快恢复交通、增进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当高速公路分段实施或长大桥、隧道作为独立工程设计时,其监控设施设计应服从路网规划和交通工程总体设计要求;
坚持外场设备布设的一致性:由于路段分期实施建设,外场设备与监控中心的通讯接口应遵循总体规划和技术要求,确保数据通讯协议匹配、数据传输格式一致、软硬件系统兼容 。监控设备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的一部分,要注意与固定标志标线、护栏及其它安全设施统一一致,避免互相矛盾,发生干扰,造成标志含义不清或无法辨认;
坚持外场设备布设的可扩充性:监控设备的设计选择在应用先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时应确保性能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功能的可扩充性 。另外,由于交通量的增加,监控系统的规模会逐渐扩大,预留预埋应考虑到将来扩充的需要,一期布设时应考虑到后期布设的需要,以便随着交通量的增长,不断的扩充系统的规模,不断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真正做到“一次设计,分期实施” 。
五、联网监控系统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者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全程监控要不要上?如何上才能更合理的利用建设资金?更有效的对道路实施监控!在一些省市也作过一些全程监控的探索,实践表明,全程监控有效的提高了监控力度和事故处理效率 。但是建成的全程监控系统也存在设备供电、夜间照明和系统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 。每公里14-18万元的高额投资也制约了该技术推广实施
1、选择重点地段进行监控
可考虑在重点路段、易发生事故路段、车流量大与半饱和路段建设全程监控系统,以便随时能掌握道路状况;对于车流量较小的路段可考虑暂缓实施,待车流量增大后再进行改造
2、功能需求
随着省市高速公路路网的扩大,对交通影响非常大的气象环境条件、交通通行量、交通事故和交通拥挤阻塞等重要信息越来越多地被管理者和司乘人员关注 。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也开始逐渐由过去传统的摄像头——视频监控模式,扩展到集车流量检测、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等多种采集前端组成的多领域一体的监控系统 。
【交通部高速道路联网监控系统考察报告怎么写?】如果在特殊路段建设全程监控系统,需要完善前端信息采集,增加视频图像检测系统,同时还要完善该路段沿线的气象检测器、视频车辆检测器和可变情报标志等交通监控和诱导设施,收集完整的道路交通数据,保证管理者的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