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如何写?

《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关于《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成书背景与过程: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 。《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
据李倬《尚书故实》载: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502—549)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武帝命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周兴嗣竟一夜之间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
二、作者简介:
周兴嗣(470─521),字思纂,祖籍陈郡项(今河南沈丘县),其先人于西晋永嘉南渡时迁徙到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 。十三岁开始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几年后,精通了各种纪事文章的写法 。游学时,他曾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一家旅店住宿,夜里听见有人对他说:“你才学盖世,不久就会结识到尊贵的大臣,最后被圣明的君主重用 。”可是一直到声音消失,他也没能听出说话人在哪 。
隆昌年(494)中,齐侍中谢朏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 。谢朏厌恶与士人交往,却喜欢和周兴嗣在一块谈论文史 。任职期满,他在朝廷极力推荐周兴嗣的才学 。本州举荐秀才出任公职,周兴嗣于是被推举为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郡丞(郡守的副职) 。郡守王嵘,平时就欣赏周兴嗣的文才,待他很好 。
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周兴嗣上奏《休平赋》,文章非常优美,受到萧衍重视,聘用他任“安成王国”侍郎,就在梁都的华林园当值 。其年,河南献来一匹会随着音乐跳舞的马(儛马),萧衍命周兴嗣与待诏张率等人作赋歌颂 。赋成,萧衍评定周兴嗣的最好,升周兴嗣为员外散骑侍郎 。
梁天监七年(508年),梁武帝用南京城内自己在三桥的旧居,改建为光宅寺,命周兴嗣与陆倕各写一篇寺碑碑文 。碑文完成后,梁武帝只使用了周兴嗣的作品 。自此以后,著名的《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以及《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梁武帝都只要周兴嗣一人去完成 。每成一篇,都会受到梁武帝的称赞和财物赏赐 。九年(510),任新安郡丞,任满后,重任员外散骑侍郎,协助编撰国史 。十二年(513),升任给事中,继续为皇室撰写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