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上期廖文伟老师的文章「收藏与文化」假犀牛角雕件满天飞中讲到市场中许多假犀角雕刻工艺品,让不少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网传关于犀牛角的鉴定知识大都不太准确,特意写下这篇犀牛角雕刻工艺品鉴定要点的文章,希望能帮助收藏者不再上当受骗 。


一、鱼子纹和蜂窝眼所有的关于犀角雕鉴定知识的书籍和网络文章,首要的都提到其横断面可见鱼子纹 。有的则只強调其横断面可见蜂窝眼,并未提及鱼子纹 。亦有的強调指出,说犀角雕的横断面必须可见鱼子纹、蜂窝眼 。但实际操作时,几乎所有的古玩商人和收藏者,都只是一味的強调要见到鱼子纹 。
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图一 蜂窝眼
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图二 鱼子纹
其实,鱼子纹和蜂窝眼是一码事,只不过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视觉状态而已 。观察与纵向竹丝纹成直角的横断面,呈现的是蜂窝状的纹样(图一),有的较为整齐,有的很不规矩,三四边形、五六边形都有,那是成器时拍打挤压而形成的,“后天”现象,一概称之为蜂窝眼 。有趣的是,观察纵向竹丝的斜切面,毎一丝毎一端即凸起一粒鱼子状颗粒,即俗称的鱼子纹 。这种鱼子纹,《格古要论》称之为粟纹,像平摊开的小米(图二)一样,似乎比鱼子纹更形象 。曹明仲所著《格古要论》说的“粟纹有粟眼”,粟纹指蜂窝眼,“眼”即蜂窝眼中的那一点 。我观察了几十件犀角雕,其“眼”其实也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某一角度可见,某一角度不可见,与釆光有关 。现代学者称 “粟眼”为“髓”,称蜂窝眼为“髓腔”,这是学术上的定义,形态概念更加清楚 。
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图三之一 粟眼
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图三之二 变形粟眼
《格古要论》所说“粟纹中有眼(图三),谓之粟眼,此谓之山犀”,此说并不准确 。我上手的有粟眼的犀牛角雕件,大部分都有芝麻油香气味,明显的是香犀角(下文谈及),也即水犀,并非《格古要论》所言山犀 。所谓山犀,《本草纲目》记述得很清楚,说“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 。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 。可见,李时珍对山犀水犀的区别很明确 。晋代顾微作《广州记》,说“平定县,巨海,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将水犀神话化了,成了辟水犀 。唐人刘恂作《岭表录异》,指出“辟水犀但闻其说,不可得而见也”,比顾微现实一些 。所谓毛犀,不知道是否指的是甘藏野牦牛,其角有近似于犀角的特征(图四) 。
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图四 牦牛角刮莎器
还有一种网上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是鱼子纹“对于亚犀被称做鱼子纹,对于非犀被称做甘蔗纹,行内人士都统称叫鱼子纹”,让人不知所以 。暂且不说甘蔗纹从未被称作鱼子纹的,就是亚犀、非犀皆可见的鱼百思特网子纹,也被弄得概念模糊了 。可以想见,此君未必见过真正的犀牛角雕件,想当然罢了 。
亦有人称鱼子纹为“鬃眼”,说是习惯上称为“砂底”或“砂窝底” 。不知是否说“地”,笔误为“底”,有些别树一帜的意味,远不如约定俗成的鱼子纹和蜂窝眼既能意会,亦可言传 。至于网络上有说蜂窝眼为“网格纹”的,自然就更是标新立异之说,其人亦可肯定没有上手过犀牛角 。而网络上介绍的“局部可见鱼子纹”的鉴定知识,则恐怕连“象”都没有摸到,只是信口开河 。
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图五 事事如意牌
犀牛角鉴别|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图五之二 侧面竹丝纹
所有推介的犀角雕件鉴定知识,竹丝纹(图五)的表述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纵向竹丝(亦称发丝,也有称甘蔗纹的)的排列有两种表述 。一种说亚犀竹丝纹细,纵向排列条分缕析,非犀相反;一种说非犀竹丝纹细,纵向排列条分缕析,亚犀相反 。我上手的数十件犀角雕件,形状有亚犀特征的,竹丝纹却有出现非犀特征的;有的形状带有非犀特征的,恰恰竹丝纹出现亚犀特征 。因此,可以推定,纵向竹丝纹的粗细和排列,亚犀和非犀并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但蜂窝眼式的鱼子纹都在每条竹丝的末端,这是统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