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背后的故事如何写?( 七 )


诗人范成大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后来曹雪芹活学活用,将寓意藏于“铁槛寺”、“馒头庵”中,成为《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地名 。
智永苦练书法数十年,共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一带的寺院,一时间流布甚广,成为寺院法师和民间经生临习的范本,成为后人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为老祖宗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宣和书谱》记载,北宋内府收藏智永真迹二十三件,《千字文》便占十五件之多 。
清何绍基评论智永的《千字文》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 。何绍基之说可谓精确、恰当 。
在敦煌石室中,亦有《千字文》墨迹的发现,其中唐代蒋善进临智永《千字文》的出土,更说明智永《千字文》在当时的影响已是相当普遍 。
唐代还有一位叫李阳冰的书法家也写过《千字文》传世 。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
还有一些有名气的“粉丝”,对《千字文》也表现出执着的热情 。如宋元时期的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自称二十年来写《千字文》数百通,临智永的《千字文》“尽五百纸”,并为元朝皇帝书写《六体千字文》 。
【千字文背后的故事如何写?】《千字文》自问世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是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 。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