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写法怎么样?( 六 )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
每一位学生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 。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诲 。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 。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 。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 。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并紧紧围绕新时期师德素质要求和师德规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写法怎么样?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联系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识,使教育者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应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具体行动中 。
二、要了解并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观需要,不以教师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孩子 。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点 。比如孩子好动,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动 。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未成年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凭者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
三、要充分认识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危害性 。不尊重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会使学生未成熟的心灵受到残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如受侮辱的幼儿会形成懦弱或强烈逆反的性格,将来可能成为对自己和社会都不利的人;受体罚的孩子为了躲避受罚,可能会养成说谎的恶习 。因此,教师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可以说是残害儿童幼小心灵的无形杀手,必须坚决予以杜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