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实习周记( 五 )


a砖混结构设计中  , 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 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  , 根据抗震规范  , 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  , 来增强和
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 , 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 。.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 。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 。.跨度比较大的梁 , 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 , 也应有构造柱 。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 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 , 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 , 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
二、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 , 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 , 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 , 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 , 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 , 而应该是一个面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 , 因此 , 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 , 以防止墙体开裂 , 结构破坏 。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 。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 。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 , 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 , 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 。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 。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 , 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 , 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 。如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 , 因层数差异较大 , 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 , 等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 都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 , 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 , 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 , 该缝就是沉降缝 。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 , 因热胀冷缩的缘故 , 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 , 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 , 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 , 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 , 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对此有专门规定 。伸缩缝在基础可不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