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刘备考核诸葛亮的手段( 二 )


三顾茅庐若论其始终 , 可包括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 , 单福新野遇英主”、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 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 刘玄德三顾草庐”到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 战长江孙氏报仇”[①] 。三十五回之前刘备是不知道有诸葛亮其人的 , 只是在水镜庄司马徽向其推荐说“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伏龙凤雏 , 两人得一 , 可安天下” , 方引起了他对诸葛亮的好奇 。诸葛亮真的如司马徽说的那样才识非凡吗 , 刘备固然是要自己做出考查 。三顾茅庐的过程就是刘备考查诸葛亮的过程 。
刘备通过对司马徽和徐庶的询问了解到诸葛亮 。三十五回司马徽告诉刘备说“伏龙、凤雏 , 两人得一 , 可安天下” 。刘备闻其说便再三问询伏龙、凤雏情形 , 然司马徽却避而不答 。致使刘备“因思水镜之言 , 寝不成寐” , 甚至半夜闻有人(单福)来 , 起床密听 , 闻之大喜 , 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 。及在得而复失徐庶的情况下 , 徐庶又专程推荐并高度评价诸葛亮 。刘备要徐庶将诸葛亮请出 , 徐庶说“此人不可屈致 , 使君可亲往求之 。若得此人 , 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 将诸葛亮的才干与姜子牙、张良相比 。姜子牙、张良是历史人物 , 难以把握 , 所以刘备又急忙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徐庶说:“以某比之 ,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此人每尝自比管仲 , 乐毅;以吾观之 , 管、乐殆不及此人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 盖天下一人也!” 。

司马徽为天下名士 , 徐庶的才干也已亲眼见识 , 这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打下了基础 , 但是否二人所言果真 , 正如关羽以为诸葛亮自大的过份 , 不满地说:“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 , 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 , 毋乃过?”刘备也尚不能说心无疑虑 , 所以 , 当他再次见到司马徽时便有直言相问:“元直临行 , 荐南阳诸葛亮 , 其人若何?”且当司马徽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 致使众皆愕然 。当然 , 这个“众”字中刘备必是其一 。所以 , 刘备要借诸葛亮之助 , 对诸葛亮的考查势必继续下去 , 这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缘由 。
刘备主要是通过对诸葛亮的亲属和友朋的观察、询问考查诸葛亮 。《三国演义》写刘备非常注意从一个人的交游判断人的贤能与否 。如刘备为刘表手下蔡瑁追击 , 跃马过檀溪后 , 碰到了名隐士司马徽的牧童 , 询及司马徽的为人 , 便首先以其朋友相问道:“汝师与谁为友?”不必说 , 这是作者创作人物的一种构思方向 。因此 , 我们看刘备在前两次至隆中时 , 虽然没有遇到诸葛亮本人 , 但总是会有所收获 , 初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的乡人、童子与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再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诸葛亮的朋友孟公威与石广元 。刘备试图通过对诸葛亮的亲友和朋友的观察了解来认识诸葛亮 , 因此刘备总是非常主动地与隆中地区的人物交往 , 所见之人无非诸葛亮 。刘备对诸葛亮周围之人的观察是全面的 , 如人物形貌体态 , 言谈举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