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古诗词10首 初一的课外古诗词有哪十首( 五 )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 。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 。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七年级上册10首课外必背古诗词?课外古诗10首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泊秦淮] 杜牧 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浣溪沙] 晏殊 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观书有感] 朱熹 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一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练习题其实原题是要在《笑》的第一段(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里面找到两个有古代韵味,可以让我们想到一首古诗(例:《笑》里有个‘濯’字,可以想到濯清涟而不妖)的词语 。(其实我觉得‘透’和‘映’是错的)如果没有古诗可以找两个词,列出古诗~~~